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文学作品《御街行·秋日怀旧》。词的上阕着重描写秋叶的景色,开头一个“碎”字,不但写出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更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紧接着从视觉来写,视线越过珠帘投向楼外,看见垂地般的银河,皓月当空,将词人的思绪引向千里之外的故人,景中透情,引起下阕。下阕抒写离恨,“愁肠已断”作情极之语,已不能自持,潸然泪下,在辗转难眠之中饱尝了愁苦滋味。最后三句用白描手法写愁思,很是真切生动。这首词层深曲折,愁意、愁态、愁容步步逼近,层层翻出,将词人怀人的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原文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作品注释
1、香砌:有落花的台阶。
2、寒声碎: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轻微细碎的声音。
3、真珠:珍珠。
4、天淡:天空清澈无云。
5、月华:月光。
6、练:白色的丝绸。
7、无由:无法。
8、明灭:忽明忽暗。
9、敧(qī):倾斜,斜靠。
10、谙(ān)尽:尝尽。
11、都来:算来。
作品译文
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当次夜深人静之时,那悉悉索索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锦帘,华丽的楼阁上空空荡荡,只见到高天淡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酒还没有入口,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夜已深,灯已残,灯火明灭之间,只好斜靠枕头,聊作睡去,这无休无止的孤栖,真让人尝尽了孤独相似的滋味。算来这苦苦的等待尚遥遥无期,虽说是终日眉头紧锁,心绪万千,也没有一点办法可以解脱回避。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关于此词的创作意图,历来说法各异:唐圭璋认为此词是作者因久久客居他乡的愁苦触景生情而作。靳极苍认为此词是“思君之作”,“作者在外任时(也许是在防西夏守边时,也许是贬官时),还念朝廷无人,君王无佐,忧心如焚,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情感”。汪中认为此词是“为思念室家之作”。
作品鉴赏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一叶落而知秋”,词人先从落叶写起。枯黄的落叶轻盈落在地上,声音轻而细碎,然而词人仅凭耳朵就能听到这些轻细的声音,说明词人的内心极度孤寂,也反衬了夜的岑静。“寒声碎”一句,词人意在告诉读者这细碎的声响不仅带着寒冷的秋意,更传达着他落寞的心境。因此,词人通过开头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词人卷起珠帘,观看夜色,只见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飞泻远方。词人本是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刚毅男子,然而,在这空寂的天宇下,皎皎的明月中,便能触发他内心世界的幽邈情思。因此,接下来就抒写了词人的落寞之情:年年到了今夜,月光皎洁如练,可惜意中人远在千里之外,不能陪伴自己共赏良辰美景,实在令人惆怅不已。此时感情的激流汹涌澎湃,以景寓情的手法已不能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心的情感。于是,词人在下片中,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倾吐愁思。
词的下片抒写词人长夜不寐,无法排遣幽愁别恨的情景和心态。因见不到思念的人儿,词人只好借酒浇愁,可愁到深处,已是肠断,酒也无法来麻醉,酒尚未饮下,已先化作了眼泪。比起入肠化泪,更进一层,足见词人愁思之厚重,情意之凄切。浓浓的愁苦本已侵扰着离人,可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与室外月明如昼两相映衬,自然更添凄凉,倍加酸楚,使人无法入睡。因而只能斜靠枕头,寂然凝思,黯然神伤。“谙尽孤眠滋味”中的“谙尽”与上片的“年年”遥相呼应,再次说明愁绪由来已久。词的下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层层递进,反复咏叹,语直情真,悲凉凄切。
自《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古诗词便多以卧不安席来表现愁态。范仲淹这里说“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欹斜,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谙尽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来此事”,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愁,内为愁肠愁心,外为愁眉愁脸。古人写愁情,设想愁象人体中的“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范仲淹这首词则说“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两者兼而有之,比较全面,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
这首词上片写景为主,景中寓情,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下片抒情为主,通过写作者长期客居他乡,不免被如素练般的月光感发出阵阵思愁,将怀人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末尾以“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作结,把思妇对丈夫的思念推向高峰。全词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思”字,但字字句句都是“思”,历来的评词者均认为此词情景两到。另外,词中比喻、通感、白描等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是一首情景俱佳的名篇。
词牌简介
御街行,词牌名之一,又名《孤雁儿》,柳永创调,《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双调”,一般以范仲淹词为准。全词重头七十八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下片亦有略加衬字者,列为变格。
作品格律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平平中仄,中平平仄,平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平平中仄,中平平仄,平仄平平仄(韵)。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他生于武宁军(治所徐州)(一说河北真定府)。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年(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伊川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通行有清康熙岁寒堂刻版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
出自唐代张立的《句》 朝廷不用忧巴蜀,称霸何曾是蜀人。(《初唐明宗徙蜀豪杰入洛赋》)
-
出自唐代释彪的《宝琴》 吾有一宝琴,价重双南金。刻作龙凤象,弹为山水音。星从徽里发,风来弦上吟。钟期不可遇,谁辨曲中心。
-
红色历史记忆 一、八一起义共和春 恩来统率起义军,八一暴动万军奔。 百花洲头朱贺起,森严铁门讲武亲。 南下会师士气奋,黄洋炮声击溃音。 中华共和瑞金建,与敌周旋转长征。 二、红色摇篮井冈山
-
高调做事,低调为人南怀瑾先生说:“凡有才具的人,多半锋芒凌厉,到不得势的时候,一定受不了,满腹牢骚,好像当今天下,舍我其谁?如果我出来,起码可比诸葛亮。有才具的人,往往会有这个毛病,非常严重!我们看到
-
强弱之辩 夫强不自强,因弱以奉①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②弱。故弱为强者所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耶?盖在乎有德,不
-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志气高抗,不慕当世。王莽末,民不堪命,恽西至长安,上书谏莽曰:“臣闻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上天垂戒,欲以陛下就臣位。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rd
-
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出自宋代吴文英的《荔枝香近·七夕》睡轻时闻,晚鹊噪庭树。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秋鬓改,妒月姊、长眉妩。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唐代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参考翻译 翻译
-
天作之合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天作之合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天作之合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作品原文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注释⑴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