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全诗赏析
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cháo lái chū rì bàn hán shān 。lóu gé dàn shū yān 。yóu rén biàn zuò xún fāng jì ,xiǎo táo xìng 、yīng yǐ zhēng xiān 。shuāi bìng shǎo qíng ,shū yōng zì fàng ,wéi ài rì gāo mi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赏析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三句,写春寒犹重,而用腊侵、雪破表述,起笔便呈新奇。“东风”二句进一步刻画“今年春浅”的特色--不光春来得迟,而且即使“有信”也“无人见”,春天只在“柳际花边”露了此“微意”。这既表现了今年初春的异常,同时也暗中透露了词人特有的乍觉乍喜的心情。此处“微意”和“柳际花边”启人联想,含蕴深细,极见个性。接下去“寒夜”三句,直抒感受和喜悦心情: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暧”了,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其音韵“清圆”悦耳。至此,初春乍觉而兴奋之情,极有层次、极细腻地刻画了出来。
下片前二句写初春晨景,仍贴合着“病起”的特殊景况,只写楼阁中所见所感,“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景象虽不阔大,但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新可喜。这既是初春晨景的真实描绘,又符合作者独特的环境和心理感受。以下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说到游人郊苑寻芳,进而联想到“小桃杏应已争先”。“争先”即先于其他花卉而开放,此处只说推想,未有实见,还是紧扣“初春病起”的独特情景落笔,写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这四句与上片前四句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上片前四句叙事兼写景,景是出以虚笔;下片四句写景兼叙事,景则有实有虚。这样不但避免了重复呆板,同时也符合词人病起遣兴的逻辑。上片写日出之前初醒时的感受和心情,故多臆想之辞,病起逢春,自然兴奋愉悦;下片写日出之后,见到明丽的晨景,故以实笔描画,这既合乎情理,又为下文蓄势。词人由眼前景,自然会联想到寻芳之趣,联想到楼阁之外明媚春光之喜人,因而理应也“作寻芳计”。最后三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陡然逆转,与前景前情大异其趣。这曲折的波澜,实际上却仍是紧扣“病起”二字。因为尽管春回大地,而病体方起,毕竟少欢乐之趣。“疏慵”对“少悰”,“爱眠”应“衰病”,“日高眠”合“寻芳计”,这样上文逢春情绪到此处一跌。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正是“病起”者特有的,对此,此词表现得刻细腻,真切动人。
这首词在极普通、极寻常的生活感受中,写出了作者的个性、襟怀和心绪,堪称随境兴怀、因题而著、景无不真、情无不诚的佳作。
-
成语发音: 「wō lǐ fǎ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发生在家族或集团内部的冲突 成语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那一来变成‘窝里反’了,
-
出自唐代李瀚的《蒙求》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杨震关西, 丁宽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匡衡凿壁,孙敬闭户。 郅都苍鹰,宁成乳虎。周嵩狼抗,梁冀跋扈。郗超髯参, 王珣短簿。伏波
-
日坠月上初沉漏,星移斗转三更候 出自元代张氏的《【南吕】青衲袄南 偷期》 蹙金莲双凤头,缠轻纱一虎口。我见他笑捻鲛绡过鸳,敢眉下转将他心事 留?占莺花第一俦,正芳年恰二九,恰二九。生的来体态轻
-
彩凤随鸦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彩凤随鸦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彩凤随鸦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金瓶梅鉴赏(1)潘金莲嫌夫卖风月 周钧韬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借用《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欲到清河县寻找其兄武大郎,道经景阳冈,只身打死了一只凶猛的吊睛白额大虎,为民除害,惊动
-
原文赏析: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拼音解读:lín duàn shān míng zhú
-
出自唐代林琨的《晚望(一作夕次华阴北亭)》 清晨孤亭里,极目对前岑。远与天水合,长霞生夕林。苍然平楚意,杳霭半秋阴。落日川上尽,关城云外深。方予事岩壑,及此欲抽簪。诗就蓬山道,还兹契宿心。
-
出自唐代徐铉的《又赋早春书事》 苑里芳华早,皇家胜事多。弓声达春气,弈思养天和。暖酒红炉火,浮舟绿水波。雪晴农事起,击壤听赓歌。
-
原文断句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注释 ①这首诗题为《断句》,“断句”同于“绝句”,就是联句未成的意思。 ②鄣
-
唯耻旧桥题处在,荣归无计似相如 出自唐代许棠的《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天降贤人佐圣时,自然声教满华夷。英明不独中朝仰,清重兼闻外国知。凉夜酒醒多对月,晓庭公退半吟诗。梁城东下虽经战,风俗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