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全诗赏析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zuì bié jiāng lóu jú yòu xiāng ,jiāng fēng yǐn yǔ rù zhōu liáng 。
yì jun1 yáo zài xiāo xiāng yuè ,chóu tīng qīng yuán mèng lǐ zhǎ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
鉴赏
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潇湘月”:一作“湘江上”),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
周致尧孤帆夜落石桥西,桥外青山入会稽。卧听海潮吹地转,起看江月向人低。一春衰谢怜皮骨,万国艰虞厌鼓鼙。何处商船歌《水调》? 令人归思益凄迷。在中国文学史上,明代诗歌远逊于唐诗、宋词和元散曲,成就不大。
-
出自唐代薛稷的《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九春风景足林泉,四面云霞敞御筵。花镂黄山绣作苑,草图玄灞锦为川。飞觞竞醉心回日,走马争先眼著鞭。喜奉仙游归路远,直言行乐不言旋。
-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
-
他那片杀人心可敢替天行道,他便待下山来将您儿紧紧的相邀 出自元代秦简夫的《杂剧·宜秋山赵礼让肥》 第一折(冲末扮赵孝、正末赵礼抬老旦、卜儿上)(卜儿诗云)汉季生民可奈何,深山无处避兵戈;朝来试看
-
出自唐代陆畅的《坐障》 白玉为竿丁字成,黄金绣带短长轻。强遮天上花颜色,不隔云中语笑声。
-
统一口径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统一口径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统一口径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原文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拼音解读:sāi xià qiū lái
-
《汉魏六朝散文·杨衒之·法云寺》原文鉴赏 法云寺,西域乌场国胡沙门昙摩罗所立也1,在宝光寺西,隔墙并门。摩罗聪慧利
-
高中文言文考试知识重点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8分)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问:“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
-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 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7。时王公明8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 我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