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全诗赏析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qí chàng xiàn wáng chūn lè fǔ ,jīn liáng qiáo wài yuè rú shu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赏析
前二句,写来自各地的伶人粉墨登场,表演周宪王朱有炖的杂剧。中山少男、郑燕少女都善演戏曲,说明当时杂剧传布的盛况。诗中“倚新妆”、“独擅场”应是互文见义。朱有炖的杂剧在体制上基本打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本加一人主唱的成法,经常出现合唱、轮唱,甚至旦唱南曲、末唱北曲或二人对唱等形式,并且他的剧作曲词流畅,音律和谐,着重歌舞,便于演出,所以尽管他的戏内容上无甚可取,却能广为传唱。少年男女争扮周宪王剧中人物,使我们对当时剧界的风气颇有所领会。而汴京作为古时都会,在历受金元劫难之后,经明初的休养生息而恢复生机,重现繁华,其民俗风情,也通过这两句表露出来。
第三句是前二句的拓展。实际上本文前面说到的表演朱有炖的杂剧,至此才正式点出。春乐府,是指朱氏杂剧中点缀太平盛世的“庆贺剧”或宣扬女子守贞的“节义剧”。自宋元以来,乐府常作为词曲的别名,朱有炖的杂剧、散曲集便称《诚斋乐府》。“齐唱”二字,刻意渲染出元宵欢庆,万民同乐的情景,给人的感觉是舞台上伶人的演唱与舞台下观众的和唱一起进行,场面肯定是热闹之极。最后一句笔锋一宕,写起了戏曲表演场地旁金梁桥外的夜景。“月如霜”之清冷幽静,与前面所描绘的欢庆热闹情景似乎不相吻合,然而这一句实际上却是诗人的神来之笔,以淡墨衬浓彩,余韵宛转,余味曲包,深得唐人竹枝词之妙。“月如霜”令人想起苏东坡《蝶恋花·密州上元》词“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数语,二者都写元宵,李诗、苏词中“明月如霜”的意象实有相通处。我们不妨认为:正月十五的团圞明月是喜庆的象征。“明月如霜”的意象,正体现了“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期望人世美好事物永存的普遍心理。
-
出自唐代崔公佐客的《献公佐诗》 破额幞头衫也穿,使君犹许对华筵。今朝幸倚文章守,遮莫青蛾笑揭天。
-
出自唐代陶翰的《古塞下曲》 进军飞狐北,穷寇势将变。日落沙尘昏,背河更一战。騂马黄金勒,雕弓白羽箭。射杀左贤王,归奏未央殿。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东出咸阳门,哀哀泪如霰。
-
马革裹尸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马革裹尸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马革裹尸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成语发音: 「jǐ suǒ bú yù ,wù shī yú ré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
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rdqu
-
出自唐代刘云的《望月(一作张瑛诗)》 天汉凉秋夜,澄澄一镜明。山空猿屡啸,林静鹊频惊。
-
原文赏析: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拼音解读:huā míng yuè àn lóng qīng wù ,jīn xi
-
孜孜汲汲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孜孜汲汲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孜孜汲汲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出典]《论语季氏》 注: 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
-
出自先秦佚名的《战国策引语》 战胜而国危者。 物不断也。 功大而权轻者。 地不入也。 骐骥之衰也。 驽马先之。 孟贲之倦也。 女子胜之。 厉疾怜王。 强者善。 弱者不能自守。 仁不轻绝。 智不轻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