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全诗赏析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尊空。知君何日同。
jiāng cháo róng yì dé 。zhī shì rén nán běi 。jīn rì cǐ zūn kōng 。zhī jun1 hé rì tó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这是一首惜别词。作者词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劝住对方的眼泪,这种抒写伤离恨别心绪的表现手法,与宋词中写离别时常见的缠绵悱恻、肝肠痛断、难舍难分的情状有所不同。
这首词从送别写起。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楼上把盏劝酒。“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留”,见送行人之殷勤留恋。一“催”一“留”,就把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去住若为情,即由首二句直接逼出,欲去不忍,欲住不能,何以为情?这一问见别离之极度苦人。”西江潮欲平“的好处于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由前面击鼓催客、高楼把酒的场面推出一个江潮涨平的辽阔场景。句中的”欲“字包含了一个时间推进过程,说明话别时间颇长,而江潮已渐渐涨满,到了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了。
换头就江潮生发,潮水有信,定时起落,所以说“容易得”,然而它能送人去却未必会送人来。一旦南北分离,相见即无定期故云“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结穴处一笔宕开,颇值得玩味。“此樽空”,遥承上片次句“把酒留君”,“樽空”见情不忍别,共拚一醉。但即使饮至樽空,故人终不可留,所以结尾则由叹见面之难,转思它日再会,发出“知君何日同”的感慨。
宋代曾季貍《艇斋诗话》评这首词“甚有思致”概因此词借江潮抒别情,不仅情景交融,同时还显出情景与意念活动相结合的特点。词“去住若为情”这样的思忖后,接以“江头潮欲平”,看上去是写景,实际上却把思索和情感活动带进了景物描写,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
下片“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仍不离眼前景象,而更侧重写意念,以传达人物的心境。结尾二句虽然表现为感慨,却又是循上文章活动继续发展的结果。所循的思路应该是: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结合。词中以回环往复的语言节奏,来表现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思致”。
-
出自先秦佚名的《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
-
寄左省杜拾遗岑 参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薇。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岑参,本书卷一《 "> 《生命之舞》周火雄散文赏析
正午的阳光炙热地烤晒。没有风。田野蒸腾着热浪和稻谷的气息。站在田埂,满目的金黄,它们似乎泛着黄灿灿的烟雾,一层层堆叠,一簇簇翻涌,一束束奔跑着向前,在远处,在原野尽头,安静地流淌,美丽而壮观。啊,新稻
-
【面黄肌瘦解释】面色发黄,身体瘦弱。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面黄肌瘦造句】 ①在敌人的监狱里,有一个面黄肌瘦的孩子叫小萝头。 ②路上扶老携幼逃荒的人们,个个面黄肌瘦。 ③半
-
出自唐代周瑀的《送潘三入京》 故人嗟此别,相送出烟坰.柳色分官路,荷香入水亭。离歌未尽曲,酌酒共忘形。把手河桥上,孤山日暮青。
-
出自唐代李適的《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银河半倚凤凰台,玉酒相传鹦鹉杯。若见君平须借问,仙槎一去几时来。
-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词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初名成德,后避太子嫌,改名性德。出身满族贵族,满洲正黄旗人。父亲明珠(1635—1708),字端范,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
-
尺蠖求伸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尺蠖求伸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尺蠖求伸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魏徵的《享太庙乐章。永和》 於穆烈祖,弘此丕基。永言配命,子孙保之。百神既洽,万国在兹。是用孝享,神其格思。
-
出自唐代许彬的《重经汉南》 分散多如此,人情岂自由。重来看月夕,不似去年秋。息虑虽孤寝,论空未识愁。须同醉乡者,万事付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