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全诗赏析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yù chí yī piáo jiǔ ,yuǎn wèi fēng yǔ xī 。luò yè mǎn kōng shān ,hé chù xún háng j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注释全椒:今安徽全椒县,唐属滁州。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涧底”二句:指想象山中道士隔绝人世的幽独清苦生活。荆薪:柴草。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瓢:将干的葫芦挖空,分成两瓣,叫做瓢,用来作盛酒浆的器具。风雨夕:风雨之夜。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涧:山间流水的沟。束:捆。空山:空寂的深山。行迹:来去的踪迹。
赏析
这首诗乍看没什么惊人之句,好像一潭秋水,冷然而清,颇有陶渊明的风格,向来被称为韦诗中的名篇。有人说它“一片神行”,有人说是“化工笔”(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价很高。
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读者细心领略。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还有道家修炼,要服食“石英”。那么“山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然而诗人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天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连路也不容易找,走过的脚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因而也不知去何处找对方。
诗虽淡淡写来,却使读者能感到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而诗人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消解。
诗人描写这些复杂的感情,都是通过感情和形象的配合来表现的。“郡斋冷”两句抒写,可以看到诗人在郡斋中的寂寞。“束荆薪”、“煮白石”是一种形象,这里面有山中道人的种种活动。“欲持”和“远慰”又是一种感情抒写。“落叶空山”却是另一种形象了,是秋气萧森、满山落叶、全无人迹的深山。这些形象和情感串连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的意境,很耐人寻味。
这首诗,看来像是一片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则深挚的情。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这样的用笔,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觉,也就是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
苏轼很爱这首诗。《许彦周诗话》载:“韦苏州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东坡用其韵曰:‘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不当和也。”施补华《岘佣说诗》也指出:“《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东坡刻意学之而终不似。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微妙之诣也。”这便是自然和造作的分别。韦应物这首诗,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所谓“化工笔”,也就是这个意思。
-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性善说 作为哲学思想的性善说,是由孟子最早提出的。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但这“善”的具体内容是有阶级性的,这就是“
-
出自唐代鲍溶的《霓裳羽衣歌》 玉烟生窗午轻凝,晨华左耀鲜相凌。人言天孙机上亲手迹,有时怨别无所惜。遂令武帝厌云韶,金针天丝缀飘飘。五声写出心中见,拊石喧金柏梁殿。此衣春日赐何人,秦女腰肢轻若燕。香风间
-
胡灐,字源洁,武进人。生而发白,弥月乃黑。建文二年举进士,授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迁户科都给事中。 (永乐)五年遣灐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
-
行号卧泣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行号卧泣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行号卧泣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文言文画龙的阅读题 周璕①画龙 周璕,江宁人,善丹青②。康熙中,以画龙著名。 尝以所画张于黄鹤楼,标其价曰“一百两”。有臬司③某者,登楼见之,赏玩不置,曰:“诚须一百两
-
百家姓凌的文言文 历史来源 「凌」源出 ; 出自姬姓, 以官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周代设"凌人"之职, 为周礼天 官之属,掌贮藏冰凌。同武王之弟康叔有支庶
-
换骨夺胎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换骨夺胎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换骨夺胎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与练习题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 《游褒禅山记》 一、 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
-
277 卓(zhuó)277 卓(zhuó) 【寻根溯源】 卓姓源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大夫卓滑,其子孙以先祖字为氏。 【变迁分布】 早期活动于湖北、河南。秦代时期,由赵地西迁到四川。西汉时期,
-
出自唐代姚发的《送萧颖士赴东府,得草字》 天生良史笔,浪迹擅文藻。中夏授参谋,东夷愿闻道。行轩玩春日,饯席藉芳草。幸得师季良,欣留箧笥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