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出自元代邓牧的《雪窦游志》
岁癸已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
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曳堰达江。江行九折,达江口。转之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栋宇。自桥下入溪行,九折达泉口。凡舟楫往还,视湖上下,顷刻数十里;非其时,用人力牵挽,则劳而缓焉。初,大溪薄山转,岩壑深窈,有曰“仙人洞”,巨石临水,若坐垂踵者;有曰“金鸡洞”,相传凿石破山,有金鸡飞鸣去,不知何年也。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路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次度大溪,架木为梁,首尾相啮,广三尺余,修且二百跬,独野人往返捷甚。次溪口市,凡大宅多废者,间有诵声出廊庑,久听不知何书,殆所谓《兔园册》耶?渐上,陟林麓,路益峻,则睨松林在足下。花粉逆风起为黄尘,留衣襟不去,他香无是清也。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山势奥处,仰见天宇,其狭若在陷井;忽出林际,则廓然开朗,一瞬百里。次亭曰隐秀,翳万杉间,溪声绕亭址出山去。次亭曰寒华,多留题,不暇读;相对数步为漱玉亭,复泉,窦虽小,可汲,饮之甘。次大亭,值路所入,路析为两。先朝御书“应梦名山”其上,刻石其下,盖昭陵梦游绝境,诏图天下名山以进,兹山是也。左折松径,径达雪窦;自右折入,中道因桥为亭,曰锦镜,亭之下为圆池,径余十丈,横海棠环之,花时影注水涘,烂然疑乎锦,故名。度亭支径亦达寺,而缭曲。主僧少野,有诗声,具觞豆劳客,相与道钱塘故旧。止余宿;余度诘旦且雨,不果留。
出寺右偏登千丈岩,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林崖端,引手援树下顾,率目眩心悸。初若大练,触崖石,喷薄如急雪飞下,故其上为飞雪亭。憩亭上,时觉沾醉,清谈玄辩,触喉吻动欲发,无足与云者;坐念平生友,怅然久之。寺前秧田羡衍,山林所环,不异平地。然侧出见在下村落,相去已数百丈;仰见在山上峰峦,高复称此。
次妙高台,危石突岩畔,俯视山址环凑,不见来路。周览诸山,或绀或苍;孟者,委弁者,蛟而跃、兽而踞者,覆不可殚状。远者晴岚上浮,若处子光绝溢出眉宇,未必有意,自然动人;凡陵登,胜观花焉。
土人云,又有为小雪窦,为板锡寺,为四明洞天。余兴亦尽,不暇登陟矣。
-
上替下陵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上替下陵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上替下陵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滑头滑脑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滑头滑脑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滑头滑脑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作者: 〔苏联〕普里什文 【原文】: 紫红色的斑点 太阳落向一些白桦树的后面,白桦树却仿佛在向白云——春天里呈积云状的白云
-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从古至今,涉及到端午的文学作品也多得数不胜数。记者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描写端午的散文、小说,给您呈现一个“书中端午”,
-
《丽人行》·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
无事生事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无事生事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无事生事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战国策·赵四·楼缓将使伏事辞行《楼缓将使伏事辞行》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楼缓将使伏事辞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楼缓将使,伏事,
-
芜城赋沵迤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柂以漕渠,轴以昆岗。重江复关之隩,四会五达之庄。当昔全盛之时,车挂〔(wèi),车轴顶头。〕,人驾肩,廛闬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
-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参考翻译翻译
-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清平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