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全诗赏析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guó wáng shēn yǔn jīn hé yǒu ,zhī liú lí sāo zài shì ji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注释
竞渡:赛龙舟。
讵(jù):岂,表示反问。
殒(yǔn):死亡。
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析
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
散文的一种。以抒发感情为主。作者通过感情的抒发表达对现实生活或客观事物的情感体验和 "> 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重工,堕阶萦藓舞愁红。
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重工,堕阶萦藓舞愁红。 出自五代孙光宪的《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重工,堕阶萦藓舞愁红。腻粉半沾金靥
-
出自唐代邬载的《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 策名十二载,独立先斯文。迩来及门者,半已升青云。青云岂无姿,黄鹄素不群。一辞芸香吏,几岁沧江濆。散职既不羁,天听亦昭闻。虽承急贤诏,未谒陶唐君。薄俸还自急,此
-
虚怀若谷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虚怀若谷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虚怀若谷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元代秦简夫的《杂剧·宜秋山赵礼让肥》 第一折(冲末扮赵孝、正末赵礼抬老旦、卜儿上)(卜儿诗云)汉季生民可奈何,深山无处避兵戈;朝来试看青铜镜,一夜忧愁白发多。老身姓李,失主姓赵,是这汴京人氏。所生
-
《河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 (二)(8分)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
-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出自唐代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翻译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
-
脑际急转弯题目:嫦娥为什么善变? 脑筋急转弯解析:因为她叫change(改变)~ 脑筋急转弯答案:因为她叫change
-
勃然作色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勃然作色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勃然作色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王諲的《闺情》 日暮裁缝歇,深嫌气力微。才能收箧笥,懒起下帘帷。怨坐空然烛,愁眠不解衣。昨来频梦见,夫婿莫应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