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溱洧原文_《溱洧》拼音注释和译文_溱洧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0:39:54阅读:243
溱洧

《溱洧》正文拼音版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qínwěifānghuànhuàn

shìfāngbǐngjiān

yuēguānshìyuēqiěqiěwǎngguān

wěizhīwàixúnqiě

wéishìxiāngxuèzèngzhīsháoyào

qínwěiliúqīng

shìyīnyíng

yuēguānshìyuēqiěqiěwǎngguān

wěizhīwàixúnqiě

wéishìjiāngxuèzèngzhīsháoyào

《溱洧》注释

⑴溱(zhēn 针)、洧(wěi 伟):郑国二水名。

⑵方:正。涣涣:河水解冻后奔腾貌。

⑶士与女:此处泛指男男女女。后文“士”、“女”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⑷秉:执。蕑(jiān 坚):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

⑸既:已经。且(cú 徂):同“徂”,去,往。

⑹且:再。

⑺洵:诚然,确实。訏(xū 虚):广阔。

⑻维:发语词。

⑼伊:发语词。相谑:互相调笑。

⑽勺药:即“芍药”,一种香草,与今之木芍药不同。郑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又云‘结恩情’者,以勺与约同声,故假借为结约也。”

⑾浏:水深而清之状。

⑿殷:众多。盈:满。

⒀将:即“相”。

《溱洧》译文

溱河,洧河,春来荡漾绿波。男男,女女,手拿兰草游乐。姑娘说:“去看看?”小伙说:“已去过。”“请你再去陪陪我!”洧河那边,真宽敞,真快活。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

溱河,洧河,春来绿波清澈。男男,女女,游人越来越多。姑娘说:“去看看?”小伙说:“已去过。”“请你再去陪陪我!”洧河那边,真宽敞,真快活。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

《溱洧》赏析

鉴赏

读这首诗,千万莫要忽略了其中两个小小的导具:“蕑(兰)”与“勺药”。凭借着这两种芬芳的香草,作品完成了从风俗到爱情的转换,从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转换,也完成了从略写到详写的转换,从“全镜头”到“特写镜头”的转换。要之,兰草与芍药,是支撑起全诗结构的两个支点。

诗分二章,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民歌特别是“诗三百”这些古老民歌的常见形式,有一种纯朴亲切的风味,自不必言。各章皆可分为两层,前四句是一层,落脚在“蕑”;后八句为一层,落脚在“勺药”。前一层内部其实还包含一个小转换,即自然向人的转换,风景向风俗的转换。诗人以寥寥四句描绘了一幅风景画,也描绘了一幅风俗画,二者息息相关,因为古代社会风俗的形成大多与自然节气有关。原来当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溱水、洧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薛汉《韩诗薛君章句》)。于是诗人唱道:“溱与洧,方涣涣兮。”“涣涣”二字十分传神,令人想起冰化雪消,想起桃花春汛,想起春风骀荡。春天,真的已经降临到郑国大地。在这幅春意盎然的风景画中,人出现了:“士与女,方秉蕑兮”。人们经过一个冬天严寒的困扰,冰雪的封锁,从蛰伏般的生活状态中苏醒过来,到野外,到水滨,去欢迎春天的光临。而人手一束的嫩绿兰草,便是这次春游的收获,是春的象征。“招魂续魄,拂除不详”,似乎有点神秘,其实其精神内核应是对肃杀的冬气的告别,对新春万事吉祥如意的祈盼。任何虚幻的宗教意识,都生自现实生活的真切愿望。在这里,从自然到人、风景到风俗的转换,是通过“溱与洧”和“士与女”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的转换实现的。结构相同的东西可以使人产生由此及彼的对照、联想,因而这里的转换令人觉得顺理成章,毫不突然。

如果说对于成年的“士与女”,他们对新春的祈愿只是风调雨顺,万事如意,那么对于年青的“士与女”,他们的祈愿则更加上一个重要内容——爱情,因为他们不仅拥有大自然的春天,还拥有生命的春天——青春。于是作品便从风俗转向爱情,从“蕑”转向“勺药”。这首诗是以善于转折为人称道的,清人牛运震《诗志》、陈继揆《读诗臆补》皆认为它“妙于用虚字转折”。其实它的“转折之妙”,不仅独在虚字。如上所说,前一层次的从风景向风俗的小转折,是借重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实现的。这里从风俗到爱情的大转折,则巧妙地利用了“士”、“女”的相同字面:前层的“士与女”是泛指,犹如常说的“士女如云”;后层的“士”、“女”则是特指,指人群中某一对青年男女。字面虽同,对象则异。这就使转折完成于不知不觉之间,变换实现于了无痕迹之中。诗意一经转折,诗人便一气直下,一改前面的宏观扫描,将“镜头”对准了这对青年男女,记录下他们的呢喃私语,俏皮调笑,更凸现出他们手中的芍药,这爱的信物,情的象征。总之,兰草“淡出”,芍药“淡入”,情节实现了“蒙太奇”式的转换。

于是,从溱、洧之滨踏青归来的人群,有的身佩兰草,有的手捧芍药,撒一路芬芳,播一春诗意。千载而下的读者,也分明可以听到他们的欢歌笑语。

尽管小小的郑国常常受到大国的侵扰,该国的统治者也并不清明,但对于普普通通的人民来说,这个春天的日子仍使他们感到喜悦与满足,因为他们手中有“蕑”,有“勺药”,有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

来自民间的歌手满怀爱心和激情,讴歌了这个春天的节日,记下了人们的欢娱,肯定和赞美了纯真的爱情,诗意明朗,欢快,清新,没有一丝“邪思”。后世的经学家诬之为“刺乱也”,那是太煞风景了。道学家咒之为“淫诗”,那是太抹煞人性了。

展开

《溱洧》繁体

溱與洧,方渙渙兮。

士與女,方秉蕑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送王篛林南归序(清)方苞

    余与篛林交益笃[1],在辛卯、壬辰间[2]。前此,篛林家金坛[3],余居江宁,率历岁始得一会合[4],至是余以《南山集》牵连系刑部狱[5],而篛林赴公车[6],间一二日必入视余。每朝餐罢,负手步阶除[

  • 玉壶吟全文翻译及字词句解释(李白)

    玉壶吟全文: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

  • 《忆秦娥·与君别》赏析

      这是一首怅别词。诗人写的不是离别时的凄恻,也不是别君的思念,而是刚刚作别、乍然离去时的旅途情怀。诗人并不正面写这种渐行渐远渐浓的离愁,也不突出他对那位“盈盈微步”的佳人的眷恋,而是把一夜间怒放的梅

  • 《常恨世人新意少, 爱说南朝狂客》名句鉴赏

    明代因为较缺乏能以自己在文学上的独特风格和造诣号召一时的大家,所以往往按照文学观念或活动地域形成各种流派或社团,以致文学流派复杂,主张拟古的前七子便属其中一派。他们大多恃才傲物,自吹自捧,甚至把持文坛

  • 杨绛的成长经历作品解读

    解读第一部分 杨绛的成长经历小马哥:杨绛先生生于1911年,逝世于2016年,她以105岁的高龄,活出了一位世纪老人的风范。杨绛先生是一位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被称为中国“永远的女先生”。她历经人生的起

  • 杨果《太常引 送商参政西行 以上二首见元草堂诗余》

    一杯聊为送征鞍。落叶满长安。谁料一儒冠。直推上、淮阴将坛。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入高寒。且放酒肠宽。道蜀道、而今更难。

  • 高中文言文重点知识

    高中文言文重点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诸子。  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

  • 本欲凌波去,翻为目成留。

    出自唐代杜易简的《湘川新曲二首》 昭潭深无底,橘洲浅而浮。本欲凌波去,翻为目成留。愿君稍弭楫,无令贱妾羞。二八相招携,采菱渡前溪。弱腕随桡起,纤腰向舸低。自解看花笑,憎闻染竹啼。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阅读答案及翻译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

  • 三十六计以逸待劳原文及译文

    三十六计·胜战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译文】要迫使敌人处于困顿的境地,不一定要直接出兵攻打,而是采取“损刚益柔”的办法(令敌人由盛转衰、由强变弱,再发动进攻,便可获胜)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