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长相思·惜梅原文_《长相思·惜梅》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长相思·惜梅赏析_古词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0:22:04阅读:19
长相思·惜梅

《长相思·惜梅》正文拼音版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hánxiāngcuīnuǎnxiāngcuīcuīlekāishícuīxièshídīngnínghuāfàngchí

jiǎoshēngchuīshēngchuīchuīlenánzhīchuīběizhīmíngcháochéngxuěfēi

《长相思·惜梅》赏析

赏析

此词题为“惜梅”;上片着重在一个“惜”字上。

起首两句写梅的开放和谢落。“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气候转暖,促使梅花萎谢。以下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会早落,因此就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其惜花之心,由此可见。及到花飞春去,就感伤不已,真是惜花兼又伤春。对此作者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花儿开得迟些,甚而至于不开,那就没有谢落之事,当然也不会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谓“无得亦无失”,也是妙参佛理的“了达”之语,由此可见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殊有悟境”。

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但闻角声传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调,笛声传出《梅花落》的曲子。因为汉代军中之乐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角也是军中吹器,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鸣角”又有“收兵”之义,因此,边境告急,城危如卵,谁又能承担起恢复中原的重任呢?词意至此,已从惜花转到忧时。

“吹了南枝吹北枝”,此句承上两句而来;南方气候温和,寒流罕至,岭梅往往南枝花落,北枝花开,所以说角声、笛声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这里暗与上文照应,隐指危机存在于偏安江南之小朝廷。

末句词意一转,仍归结到惜梅上。梅花开时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梅花落时,片片花瓣,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一个“惜”字,深入骨髓。

展开

《长相思·惜梅》繁体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開時催謝時。丁寧花放遲。

角聲吹。笛聲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飛。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啖影集》序集释

    《啖影集》乃清道光年间贵州范兴荣所著,全书四卷,共辑录了66则故事,所述多为神怪灵异,借以影射社会现实。全书5万多字,故事篇幅短小,以精炼著称。书中有况成春序、作者自志、张道藩序、蒋梅笙序,及作者小传

  • “胎教”自古就有

    “胎教”自古就有很多人觉得“胎教”是个新词,属于新生事物。然而,我国古代其实就有非常完整的胎教理论,而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胎教的国家。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关于“胎病”的论述。《大戴礼记·保傅

  • 文言文讲授六步法

    文言文讲授六步法   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六步法”,即一看、二听、三找、四讲、五读、六总。  一看。

  • 《关雎》诗词鉴赏方法

    关雎 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意思翻译、赏析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出自宋代陆游的《谢池春·壮岁从戎》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

  •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夕 一作:昔)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

  •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全文唐·李白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小物昧远图,宁知通方士。多君紫霄意,

  • 文言文《杨氏之子》解读

    文言文《杨氏之子》解读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杨氏之子》解读,欢迎参考~  杨

  • 《离思五首·其四》元稹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品点评作者简介目录作品原文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作品注释①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②

  • 百家姓《戚(qī)》姓起源

    33 戚(qī)33 戚(qī) 【寻根溯源】 戚姓源自姬姓。春秋时,卫武公姬和有个儿子叫惠孙,惠孙的七世孙孙林父,是卫国的大夫,以戚(今河南濮阳)为邑,其后人以邑命氏,而称戚姓。 【变迁分布】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