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何看不起马超?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众所周知关羽与马超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但是两人彼此却并没有什么过多的交集。在刘备拿下汉中之后,马超便加入了蜀国阵营。在马超像刘备投降的时候,关羽曾经给诸葛亮写过一封信,这在史料中有着明确的记载,信中有一句话问的是:“马超是什么人?”这么说了能很多小伙伴看不出什么,那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马超是这个什么东西?”有着很看不起马超的意思在里面。那么关羽为何看不起马超呢?
但其实按理说马超应该知道关羽,关羽也应该是知道马超的。关羽多久之前的英雄,温酒间斩杀华雄、诛杀颜良文丑等等事迹,华夏之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哪怕马超是在闭塞的西凉之地,同样的,马超大举进攻曹操,杀的曹操落荒而跑甚至割了须弃了袍,作为一方守将的关羽也不会不认识这位小将。所以单纯因为不闻名而看不起也不大可能。那么在看看他们之间唯一的交集就是同为五虎将,当时刘备打算任命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为五虎上将,但关羽不乐意了,说张飞同胞兄弟,赵云一同打拼,黄忠老将,但马超算什么?凭什么和我相提并论?
由此可见,演义中的关羽看不起马超实乃不服他的本领,也是关羽自视甚高所导致的,所以为了回应关羽,诸葛亮给他回了封信说马超文武双全,的确是一代豪杰,但是,比不上你的绝伦逸群,您身为美鬤公,更应该大度一些。关羽看完这封信,非常高兴,不时把信给众人看。这封信也能看出,明显诸葛亮是在夸关羽,也并没有明显贬低马超之意,但从关羽不时将信展示给宾客看,虽然是让他们看美鬤公这个称号,但这封信其实是关羽diss马超的回信啊,实为抬高自己,diss马超。所以虽然有了这封信,但关羽心中估计还是看不起马超的。
这里很多人说关羽看不起马超之时单纯不服而已,在收到诸葛亮的信后就已经很少表现出来了,但仅仅就是因为马超的武艺不如他吗?这仅仅只是其中之一个原因,第二个,作为与刘备的关系,关羽可是和刘备一起出来打天下的嫡系,而马超是夺取汉中才收为帐下的将领,关系上就差了很多,那作为嫡系自然可以看不起旁系。
第三个要着重说一下,这可能就是马超自己的作为了。我们熟知的是马超因为曹操杀害了自己的父亲马腾及一家老小,愤而起兵,率西凉兵马向曹操发起进攻。但要知道,一直以来的民间都是偏汉的,对蜀汉的人大都是正面的,但历史上可不一定是这样。历史上的马超可不是这样,杀害马腾和进攻曹操的顺序完全反了过来,事实上是马腾奉命进京为官,曹操还没把他怎么样,还给他了高官厚禄。但马超自己可能是脑抽了,就在这个时候进攻了曹操,结果可想而知,曹操气急败坏,杀害了马腾一家老小。
不得不说,马超这一下把自己一家子坑的不小,明知道自己家眷都在曹操手上还进攻,这不是勇,这是坑。所以可想而知,马超在当时在民间的名声可是个熊孩子,也怪不得关羽瞧不起他。关羽自己就是忠义的代表,一个坑死自己父亲的人自然不值得看起。第四个,也正是这个坑死父亲的操作,马超失败后在哪都没有得到重用,谁敢要一个连自己父亲都坑的人,直到汉中收留他,结果还被刘备拿下。刘备自然也不好安排,但也想借用马超曾经在西凉的名望招兵买马,为自己扩充实力,可又不能委以权高之位,只好五虎将什么好听的名头全往他身上放,关羽自然也是看不起。
那么马超是怎么看待这些事呢?他也只好忍着不做任何回应,其一是马超好不容易才投奔到刘备阵营,作为非嫡系,肯定不如嫡系那般重视,就算自己找刘备理论,又能讨得多少好果子吃呢?其二是刘备称汉中王后,对马超的评价也很高,给马超的位置很高。那自己只是受点气,换来一个高位和一个高评价,更重要的是一个安身之地,那么这点气又能怎么样呢?再说对我评价高的是刘备,你关羽可比刘备低多了,你大哥都说我厉害,你一个小弟说我那我也无所谓了。其三是马超可能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不怎么样,再加上年年征战居无定所,身边也就剩个弟弟和自己比较亲,其他人也没有,自己可能也懒得或者说不想去为自己讨个说法,后期他在蜀国的经历也可看出,没打出什么像样的战绩,一直郁郁寡欢,然后就这样无声无息得离开了人世。
当然无论是谁看不起谁都无所谓了,关羽死于被孙权偷袭,马超死在了为关羽报仇的夷陵之战前后,两者至死也没有同场作战过,更不要提可能连面都没见过,看不起也只是建立在没有实际相处过的基础上,关羽自视甚高,马超不以为意,刘备和诸葛亮也一直在中间调停,他们俩也就一直为蜀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这场连面都没见过的争端,也就成了我们后人的分析罢了。
-
斯坦贝克,约(1902—1968)是美国小说家,一九六二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一九〇二年二月二十七日生于加利福尼亚塞利纳斯镇一个小厂主家庭。早年深受古希腊文学、中古英国传奇故事的影响,曾在斯坦福大学
-
这是一首艺术上颇具特色的诗。特色一:托物寓意,松兰明志。这首诗首句就高歌“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极度赞美“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的高洁傲岸的节操。赞颂之情,意犹未尽,诗人又盛赞孤高的鸾风、明
-
跳达是关于描写水的词语.跳达跳达的拼音:diao da 轻捷跳跃的样子。明·袁中道
-
刘才甫送张闲中序 河流自昔为中国患。禹疏九河,过家门不入,而东南巨野无溃冒淹没之害者,七百七十馀年。周定王时,河徙砾溪,九河故道,浸以湮灭。自是之后,秦穿漕渠
-
张弘范,字仲畴,善马槊,颇能为歌诗。年二十时,兄顺天路总管弘略上计寿阳行都,留弘范摄府事,吏民服其明决。蒙古军所过肆暴,弘范杖遣之,入其境无敢犯者。 从亲王合必赤讨李璮于济南。弘范营城西,璮出军
-
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 文言
-
作者: 于佩君庄朝用魏惠明董丽敏王绍艳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怀古咏史诗歌小引中国地域广袤,历史悠久。在这五千年
-
寻西山隐者不遇[唐]丘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 "> 浅谈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浅谈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
-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取正义。 [出典]《孟子》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