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后,孙夫人真的投江了吗?
说到刘备和孙夫人,很多人可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他们之间的确是有真感情的,而刘备死后孙夫人投江,自然就是殉情之举。不过,这毕竟是小说的情节,真实历史是这样吗?孙夫人毕竟比刘备小了几十岁,而且孙夫人未出阁的时候,自然也是见识过很多优秀的男儿,父亲和两个哥哥也是当时有名的人物,她的眼界又怎么会狭隘?她真的看得上刘备吗?
刘备和孙夫人的联姻毫无疑问的是一场政治联姻,也必然随着政治同盟的破裂而破裂,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孙夫人即使贵为孙权之妹,也无济于事!在《三国演义》中,对孙夫人的描写更加突出了她的悲情地位。可是,小说毕竟是小说,历史上的孙夫人究竟对刘备是否有着真正的夫妻之情呢?在刘备死后,她真如《三国演义》描述的那样,投江自尽了吗?
刘备和孙权之间的这场政治联姻对曹操而言是最为致命的,因为就在这场政治联姻之后不久,孙刘联盟正式成立,东吴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虽说东吴把南郡借给刘备主要的原因还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但此举却向曹操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那就是孙刘联盟不仅是纸面上的联盟,而是具有实际意义,并且开始实际操作的联盟。据史书中记载,曹操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惊得连笔都落在了地上,这种惊慌在曹操漫长的军事政治生涯中还是第一次,可谓是“前有刘备失箸,后有孟德落笔”啊!
对于联盟的两位直接当事人而言,刘备是无所谓的,自己年近半百,娶了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媳妇,又得到了南郡大部,可谓是志得意满。可是孙夫人却是一百个不满意,《三国演义》中孙夫人非英雄不嫁,不在意对方年龄的描写那是小说家言,这种不满意在《三国志》和《华阳国志》中都有记载。并且,这种不满意并没有随着孙夫人嫁到荆州后得到改观,“一日夫妻百日恩”不适用于刘备和孙夫人这对政治夫妻。据《华阳国志 刘先主志》记载:“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风。侍婢百人,皆仗剑侍立。先主每下车,心常凛凛。正劝先主还之。这段记载中“还”字应该是“远”的误写,因为刘备即使对孙夫人有千般不满意,可是为了孙刘联盟,也不会为了区区夫妻之间的不和谐就放弃国家大计。因此,法正在这里提出的建议是叫刘备疏远孙夫人,没事要少到孙夫人哪里去,以免祸起萧墙。从以上这些记载来看,刘备和孙夫人是没有丝毫夫妻之情的。
公元215年,孙权趁刘备全力与刘璋争夺益州的时候,派人叫孙夫人归宁,也就是回娘家。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孙权叫孙夫人回娘家的理由是因为吴太夫人病危,并且强调,要把阿斗一并带去。孙夫人不愧为女中豪杰,听到乃兄的指示后,马上行动,根本不和镇守荆州的诸葛亮打招呼。在《三国志》和《华阳国志》刘备的传记中,都没有提到吴太夫人病危的记载,其实,这个所谓的吴太夫人就是《三国演义》的虚构。
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其实并不是罗贯中的原本,而是由毛宗岗父子评点和修改过的。在修改过的《三国演义》中,毛宗岗父子加入了很多情节,诸如吴太夫人的人物虚构、吴太夫人病危、孙夫人在刘备死后投江而死等。经过毛宗岗父子这么一番改头换面,本来和刘备毫无感情的孙夫人服从孙权安排带阿斗回娘家,就变成了是受到了孙权的欺骗;刘备死后,孙夫人投江殉死就是有情有义,完全颠覆了历史。毛宗岗父子之所以这么写,还是出于拥刘思想在作怪,刘备的女人怎么能是无情无义之人呢?即使之前是这样,那也应该在刘皇叔的感召下,变得有情有义才是!因此,孙夫人在刘备死后投江之事纯属虚构。
既然孙夫人在刘备死后没有投江而死,那么,她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呢?
乱世之中,女人是最苦的,根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在三国时期,妇女再嫁已经非常普遍,身份高贵的妇女成为统治者笼络政治同盟的工具;身份低下的妇女则成为了战争中被掠夺的战利品。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妇女再嫁好像是妇女地位的提高,但是在三国时期,妇女的再嫁往往是被迫的,不仅不是地位的提高,反而是地位低下的明证。
三国时期,频繁的战争使得男丁锐减,寡妇大量出现。为了保持住人口的增长,寡妇再嫁成为恢复人口增长的一个好办法。可是 ,这寡妇再嫁的对象却是以士兵为首要选择,这也是统治者们笼络军队的一种手段。而且,再嫁的寡妇从身份高贵和低下者无一例外。据《三国志 钟繇传》记载,曹魏的再嫁寡妇群体已经成为了一种稳定军心的资源,其范围包含了诸如已经封侯的军人。在那个以军功封侯的年代里,能够封侯的基本上都是高级将领,连他们的未亡人也未能幸免,直到钟毓建议,“......及士为侯,其妻不复配嫁”,这种局面才得以改观。
刘备死后,孙夫人已经无法回到蜀汉,按照三国时期的惯例,似乎也应该归为再嫁的寡妇群体之中,孙权会放着这个优质资源不用?所以说,后世很多对孙夫人投江而死抱有怀疑态度的人们认为,孙夫人是改头换面被孙权嫁给了东吴其他豪族了。此说有一定道理,不过笔者认为还是比较牵强。理由如下:
其一、刘备夷陵之败后,驻军白帝城,已经和东吴和好,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孙权把孙夫人嫁给了东吴其他豪族,无疑是在打刘备的脸,这对日后的孙刘联盟不利。
其二、东吴和蜀汉虽然已经和好,但是孙夫人趁刘备不在荆州,要带走阿斗之举触犯了刘备的逆鳞,因为刘备毕竟只有一个儿子,是他唯一的接班人。孙夫人此举,彻底断了和刘备之间的夫妻之情,即使刘备为了孙刘联盟和东吴重新和好,可是也不能允许孙夫人重新回到蜀汉。
其三、刘备死后,蜀汉和东吴失去了荆州这个双方矛盾的焦点,孙刘联盟在真正意义上确定下来。在这种背景下,孙权会把孙夫人嫁与他人来破坏这个来之不易的联盟吗?虽然刘备和孙夫人不和,但是他毕竟是刘备的正妻,在刘备没有明确休妻的情况下,必要的脸面还是需要维护的。
其四、孙夫人投江而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孙夫人也缺少为刘备殉情的感情基础。如果是因为痛恨孙权而自杀也说不过去,因为孙夫人在嫁给刘备那时起,就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作用,这也是她在接到孙权命令就马上行事带走阿斗的原因。
那么,这个孙夫人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笔者认为,孙夫人既不能回归蜀汉,也不能琵琶别抱,继续为东吴作贡献,最有可能的是彻底隐居起来终老。因为她对于蜀汉的利用价值虽然没有了,可是东吴却要顾及蜀汉的脸面,只能是把她奉养起来。孙夫人,这个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悲情女子,就这样默默而终了。
-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性善说 作为哲学思想的性善说,是由孟子最早提出的。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但这“善”的具体内容是有阶级性的,这就是“
-
孟子见梁惠王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③然问曰:‘天下恶④乎定’吾对曰:‘定于一。&rsq
-
小学生文言文训练 曲高和寡 出处:语本战国 楚·宋玉 《对楚王问》 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难得。后亦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文言文:
-
人们谈起写蚕妇的诗,自然会提到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晚唐诗人来鹄的《蚕妇》与张俞的《蚕妇》题目相同,内容相似,而写法与格调迥异。来鹄的《蚕妇
-
刘宣苦读成才 原文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③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④使,使乃优遇之。未几⑤,发解及第⑥。取
-
【原题】:庆元丁巳十月奉亲如临安宿西菩寺表弟吴克仁俱焉二首当其
-
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落塞前溪。知君未转秦关骑,月照千门掩袖啼。
-
【注释】:原题:十月十六日发南昌下半月过建康便风顺流日行二百里舟人云未有如此速者
-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 初三文言文比较阅读三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同学们,老师整理了初三文言文比较阅读,加强练习吧。
-
《史记·孝文帝本纪》“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阅读答案及翻译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