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野史秘闻

应该如何评价藩镇制度?近八百年内最稳定的政治格局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8 18:07:33阅读:535

​提起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很多人对此的了解只有一个字:乱。

藩镇乱吗?这一点当然不用怀疑。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从董卓进京(公元189年)到陈桥兵变(公元960年)的近八百年时间里,唐朝的藩镇居然是最稳定的一种权力格局!

唐朝的藩镇格局,从公元757年唐肃宗回长安算起,到公元880年黄巢进入长安为止,存在了123年;如果拉长到公元907年朱温篡位,那么足有150年。

在之前123年的时间里,从唐肃宗李亨到唐僖宗李欢李儇一共十二位皇帝,我们都很难说他们是傀儡皇帝。

虽然有不少皇帝死于非命,虽然宦官专权的时间很长,但总的来说,他们都不是谁扶持起来的傀儡。

或许有人会不以为然,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我认为:是否了不起,主要看对比。

因为皇权政治长期的洗脑宣传,给了我们一种错觉,那就是皇权非常神圣和神秘,永远高高在上。如果我们以这种视角来看藩镇割据的晚唐时期,自然会觉得那是一个皇权衰弱到极点的时代。

只要我们对比一下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这七八百年的历史,自然会发现一个问题:藩镇割据的中晚唐,居然是皇权结构最稳定的时期。

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盛唐的权力格局与中晚唐的藩镇格局相比,那也差着一大截。

盛唐之时,军人力量的确无法威胁皇权,但是诸王和外戚的威胁远胜于藩镇。

在盛唐,李渊和李旦都提前退休;李世民兄弟、诸子之间不断火并仇杀;武后、武三思、韦后和太平公主不断威胁皇权。

中晚唐的皇帝虽然权力普遍不大,但类似的大规模流血事件还真的很少发生。

在这段时期内,我们还可以选取立国时间最长的东晋和北魏来进行对比。

东晋立国103年(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唐朝在藩镇格局下存在了123年至150年,从时间上看,中晚唐胜过东晋。

更重要的是,东晋的皇帝大都是傀儡皇帝。别的皇帝不用说了,晋安帝就是标准的白痴(不辩寒暑),却当了二十二年的皇帝。

再说皇权神圣性:王敦和苏竣都率军攻入过帝国都城,桓玄不但率军攻入过帝国都城,还短暂地篡过位;刘裕横空出世之后,帝国到底姓什么都是一个疑问。

从这个角度来看,东晋的皇权稳定性根本无法与藩镇格局下的中晚唐相比。

北魏立国148年(公元386年至公元534年),唐朝在藩镇格局下存在了123年至150年,从时间上看,中晚唐未必胜过北魏。

可问题是:北魏所谓的148年立国时间,本就是硬往长拉的。

北魏于公元386年开国时,也只是长城一线的割据政权,到了439年才统一北方。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来计算,北魏的立国时间也就95年。

再者,北魏死于非命的皇帝非常多,又出现过冯太后和胡灵太后这样的强势皇太后,皇帝形如傀儡。

从这个角度来看,北魏的皇权稳定性同样无法与藩镇格局下的中晚唐相比。

至于其他立国时间不如东晋和北魏的政权,就没有罗列数据的必要了。

藩镇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因为周边蛮荒地区逐渐被开发,聚居在当地的异族开始兴起,中原王朝的控制力度逐渐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政府和地方军阀只得相互妥协,再加上安史之乱结束以后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使得整个局势朝着不利于皇权、却利于整体局势稳定的方向发展。

如果从大局进行分析,那么唐玄宗时代就格外值得注意,因为这是中国豪门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的阶段。

在这个过渡阶段,由于豪门士族的逐渐消亡,文官集团还未成长起来,使得受压制的军人力量失控了。

力量角逐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如果皇帝打算扳倒葫芦,那么瓢自然会起来,反之亦然。

在豪门士族压制军人力量的时候,皇帝还可以用分封诸王和重用外戚的方法来制衡豪门士族,可等这股力量逐渐消亡之后,诸王和外戚也很难与军人力量竞争。

唐玄宗逃到西南之后,为了制衡唐肃宗,曾一度分封过诸王;唐肃宗初至西北的时候,曾一度让外戚参政。

除了这两个特例之外,后面的大唐皇帝都没能继续重用诸王和外戚。或者说,无力再动用。

中国历史的脉络,其实是非常清楚的。

在战国之前,分封制是一种最普遍存在的权力格局。

秦朝短命不多说,在西汉曾有过较长时间的集权统治,但到了东汉以及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安史之乱前)时期,帝国的主角不是诸王就是外戚,例外的时候非常罕见。

而安史之乱后的五代十国,帝国主角通常都是纯粹意义上的军人力量。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皇权其实没有任何神圣可言,被废被杀被当做傀儡的皇帝实在太多了。

而到了宋、明、清这三个朝代时,诸王、外戚和军人力量虽然偶有呼风唤雨的时刻,但在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不是帝国的主角。

这种脉络分明的历史轨迹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如果用唯心史观来解释,自然是因为皇帝的思想道德发生了变化:以前皇帝都喜欢重用诸王和外戚,后来的皇帝思想境界高了,于是弄出一套科举制,开始重视寒门和平民。

我始终强调一个观点:批判的武器,无法替代武器的批判。想要靠某人或某些人的道德水准提高社会组织性和积极性,纯属天方夜谈。

如果用唯心史观来解释,通常会把宋代之前大多数皇帝的智商无限拉低,否则很多问题无法解释。

最简单的一点就是,诸王和外戚占据优势地位的危害性,随便一个初中生都明白,可为什么在某个漫长的时期里,大多数皇帝都要这样做呢?

最重要的是,从唐玄宗起,为什么大多数皇帝普遍都不这样做了呢?

如果我们用唯物史观来解释,这一切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皇帝制衡天下的不二法则,永远都是构建各种权力系统的平衡制约。而构建权力系统的关键点在于,权力的各个关键节点都必须足够冷静,否则无论权力系统构建得多巧妙,也总有突然被打破的时候。

如果不加分析,那么各种平衡制约的政治格局,从外表看上去都是幼稚且荒唐的,因为随便一个初中生都知道,分封诸王、重用外戚和重用宦官都是不对的啊!

可问题是,在皇权无法突破豪门士族制约的时候,不这样做还能怎么做呢?

如果我们把皇权运作的平衡制约关系分析出来,并且证明皇帝看似愚蠢的行为,实际上都是非常有深意且不得已的选择,会发生什么事呢?

我们就会发现:其实皇权并没什么神圣性和神秘感,皇帝也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真龙天子,一切权力格局都是现实权力博弈的产物。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可历史浪漫主义者偏偏不喜欢这个现实。

猜你喜欢
  • 常 建《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破山寺后禅院常 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常建,生平事迹不 "> 对文学“与抗战无关论”的批判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国民党开始实行消极抗日的政策。与这一政策相配合,梁实秋提出了写“与抗战无关”作品的主张。这年12月,他在自己主编的《中央日报》副刊《平明》上,发表《编者的话》,公开征求描写

  • 三国志步骘传文言文翻译

    三国志步骘传文言文翻译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三国志步骘传

  • 一叶障目文言文翻译

    一叶障目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

  • 《先秦散文·韩非子·喻老①(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韩非子·喻老①(节选)》原文鉴赏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②,族必起于少③。故曰:“天下之难

  • 折桂令·微雪: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折桂令·微雪 无名氏 朔风寒吹下银沙,蠹砌穿帘,拂柳惊鸦, 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 数片琼葩,点缀槎丫。

  •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和氏璧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和氏璧   和氏璧  楚人卞和,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

  • 泰戈尔

    【生卒】:1861—1941【介绍】: 印度近代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一八六一年五月七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商人兼地主家里。这个家庭是加尔各答知识界的中心,学者、诗人、作家、艺

  • 《汉魏六朝散文·《述异记》·黄耳》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述异记》·黄耳》原文鉴赏 陆机少时1,颇好游猎。在吴豪盛2,客献快犬名曰“黄耳”。机后仕洛3,常

  • “冯妇痴呆被虎欺”辨

    康熙博学鸿词科是清代影响巨大的一次制科考试,在清代政治、文化、文学史上影响深远,不仅引发士人心灵震荡,而且在诗歌创作、诗学观念方面 "> 查看更多

相关栏目: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