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野史秘闻

王允杀了董卓,为什么东汉还是灭亡了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8 18:01:16阅读:314

王允设计刺杀董卓,而董卓死后所有受到过董卓压迫的人们都欢呼庆祝,可见董卓当时该是多恶劣,不得人心。虽然历史上王允杀董卓与《三国演义》中的情况很不一样,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然而,既然董卓已经死了,为什么最终东汉还是走向了灭亡?为何没能挽救回大汉王朝?造成东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董卓在其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扮演的戏份和影响力,又有多大呢?

东汉王朝的衰落不是杀了个董卓就能解决的,王允等士大夫的一些努力,也是治标不治本,这也是历史的鉴证,十常侍乱政找董卓来平,董卓乱政找吕布来杀,接着李傕、郭汜又是一茬,这样的乱局是一个即将覆灭的王朝所不能把控的,又何况是王允和吕布二人?

布自杀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长安。——《三国志.吕布传》

在李傕郭汜入长安前,王允是做过一翻工作的,欲解散西凉军,有人提议皇埔义真去统领这支队伍,驻守陕西一带,加以安抚。但王允认为西凉军只能解散,因为这样的话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如果加以安抚,并让其屯兵于陕,虽然安抚了西凉,关东举义的势力(讨董联盟)又会心生疑虑了,两边都不得招惹。

但西凉军不知怎么就得到了消息,知道王允要解散其武装,原来亲付于董相国的丁彦思、蔡伯都已获罪,而他们作为董卓的嫡系,难逃一死,于是李傕、郭汜率军直逼长安,后来的事就是吕布败逃,王允连同重臣宋翼、王宏一并处死,王允宗族十余人也牵连遭诛。

“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小,侍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怒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后汉书.王允传》

这里王允的处事态度很明显的体现了东汉朝廷是左右不了局势的,各方面的势力都要考虑到,解散一支武装还要考虑别的势力有没有想法,这种情况下,东汉王朝可以说是已经没救了。在吕布逃走之时,问王允是否愿意一起逃亡,王允的一席话甚是悲壮,但还要寄希望于关东诸公,也可以说是愚忠又愚钝。

而东汉的局势不仅是乱政造成的,而是其郡县制的体制遇上了中央集权的衰落而导致,黄巾起义爆发时,腐朽而又衰落的东汉朝廷是无力平叛的,在黄巾军冲击下,岌岌可危的东汉王朝只能饮鸩止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备,虽成功镇压了黄巾起义,但却使地方州郡长官拥兵自重,彻底造就了外强中干的局面。

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跟引董卓进京是一个道理,即使杀了董卓也难以挽救东汉王朝,因为朝廷之外的每一个诸侯都是另一个董卓。总结而言就是以下几点。

1.王允杀董卓之前,国家已经分裂割据。

所谓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也就说明国家其实已经被这些诸侯将领控制。无论董卓赢还是诸侯赢,汉献帝始终都会是傀儡,因为他根本没有嫡系的力量,左右不了国家的形式。

所以,董卓死不死,其实无关大局。东汉已经完了,这是所谓黄巾起义的结果。

2.王允杀董卓,并没有掌握兵权。

如果王允杀了董卓后,借机掌握了董卓麾下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大将,从而掌握强大的军事实力,也许会中兴汉朝。毕竟当时董卓的军事力量强大,又占据陕西省易守难攻。关键在于,王允自身无实力,杀死董卓也只是暗杀。

所以,他不可能控制这些拥兵自重的大将,不会有人甩他的。而吕布充其量只是一个特种兵大队的大队长而且,不是将才更不是帅才,也靠不住。退一步说,就算王允掌握董卓麾下的军队,他未必也会忠于汉献帝,说不定也是曹操的翻版。

3.东汉已经腐败不堪,必然灭亡。

东汉绝非是落到汉献帝手中才不行的,早在汉灵帝汉桓帝时代已经濒于崩溃。这个王朝陷入晚期,已经恶疾在身,不是某个人能够扭转的。如果想要挽救东汉王朝,就必须进行大的改革,当然前提是首先能够武力稳定国家局势。

猜你喜欢
  • 《刘庆问饮》文言文阅读

    《刘庆问饮》文言文阅读   刘庆问饮  后周柳庆,初士后魏,为雍州别驾①。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停(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谓是主人所

  •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   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18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

  • 《好事近·春雨细如尘》赏析

      这首小词为作者早期作品,写元夕怀人之情致,词风婉约。起首两句写楼外。春雨绵绵密密,像尘雾一般,灰蒙蒙的,刚刚泛出鹅黄色的柳梢给雨打湿,水淋淋的。说春雨“细如尘”,新鲜而熨贴。春雨是细屑的,轻倩的,

  • 文言文“为动用法”分析

    文言文“为动用法”分析   文言文“为动用法”例析  黄正国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文言文“为动用法”例析。左右争之,以为不可。(“丧之”二字下面的

  • 刘星元《兰农园诗帖》

    兰花帖从青花瓷流水一般柔滑的身体上不动声色地拓下的兰从楚辞泛滥成灾的香草里喷涌出的抚摸过屈原呼吸的兰从一座古老县城的前世今生里孕育出的长盛不衰的兰有泥沙俱下就有大浪淘金那些从古典的园林和原始的野外一路

  • 朦组词|朦的组词

    【朦胧】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 【朦昧】1.迷糊貌。2.愚昧无知。3.隐瞒真情以图蒙混欺骗 【朦朣】模糊不明 【迷朦】糊涂蒙昧 【朦混】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 【

  •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家有篇句》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家有篇句》经典解读 词家有篇句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此则的意思王国维

  • 傅咸的故事

    《登芒赋》(见《历外》20卷42页、《全上古》1751页下)、《感别赋》(见《历外》8卷25页、《全上古》1751页上)、《感凉赋》(见《历》12卷11页、《全上古》1750页下)、《画像赋》(见《历

  •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日:“张雄飞真公辅器。&

  • 王国维《人间词话·景语皆情语》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景语皆情语》经典解读 景语皆情语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一切景语皆情语。 当任何文字只要以表达的形式表现出来,它便有了情感。 也就是说

相关栏目:
  • 历史人物
  • 野史秘闻
  • 上古传说
  • 夏商周历史
  • 春秋战国历史
  • 秦朝历史
  • 汉朝历史
  • 三国历史
  • 魏晋南北朝
  • 隋朝历史
  • 唐朝历史
  • 宋朝历史
  • 元朝历史
  • 明朝历史
  • 清朝历史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