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服饰钟爱半露胸式裙装,说明唐朝社会的开放
至于什么叫“时世妆”以及唐代女子追求时尚到了何种程度?《旧唐书》里有一段话,现在读来仍然叫人忍俊不禁:“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所好尚……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不讳。”这简直就是男人对女子不服管束、追逐时尚的满腹牢骚和相当不满。至今一些保存比较完整的唐代女俑壁画也对当时男人的指责“供认不讳”:唐代女性的化妆的确是浓艳、大胆、奢华、标新立异。
当然,唐代的一切时尚都是从长安开始的。《后汉书》中长安时谚:“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虽然本意是讥讽“上之所好,民必甚焉”,但若从时尚的角度来考察,却也绝好地说明了长安不仅是唐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时尚之都。总体来说,唐代女性时尚的主要潮流是:由遮蔽而趋暴露(样式),由简单而趋复杂(花纹、妆饰),由简朴而趋奢华(服装风格),由清秀而趋丰腴(身材和体型)。
具体说,唐代女子追求时尚是全方位的,在“发”、“眉”、“唇”、“胸”以及“衣”等诸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她们的发式爱梳“高髻”和“堕马髻”;眉毛的化妆也有两种,一种是细而长、一种宽而广,但画得都很淡,即所谓的“淡扫蛾眉”;嘴唇喜欢注乌膏。白居易《时世妆》诗曰:“乌膏注唇唇似泥。”《唐书·五行志》也有记载:“元和之末,奇异化妆流行,不施朱粉,唯以唐代女子的‘时世妆'(乌膏注唇)。”至于露“胸”,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没有哪一个朝代敢与唐代女性媲美。唐代女俑和壁画是这方面形象的铁证,“她们”无视礼法,一反传统,坦然表现出对人体美的大胆追求;服装上,唐代就更不用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唐装”,虽然是中国传统服装的统称,但足以说明唐代服装的千姿百态、灿烂夺目。据《旧唐书》载,唐代女子的服装主要有三大类,即上衫下裙、胡服和男装。“唐裙”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石榴裙,而胡服则为唐代的舶来品,元稹曾说过:“女为胡妇学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也有研究者认为,唐朝统治者出身胡族,因而尚武,导致胡服流行。至于唐朝为什么流行男装,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唐代女子喜欢穿男装的始作俑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据说,有一次,太平公主参加唐高宗的内宴,不但男装,而且全副武装,弄得高宗和武则天都大笑不止,由此引领了女性男装化的热潮。不过,研究者认为,唐朝社会开放,女性自我意识强,加上女性参与社会活动较多,为了体现曲线美和方便抛头露面,男装便自然而然地引起女性的关注。
唐代女子大胆追求时尚折射出当时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的地位,也说明唐朝非常重视“男女平等”和“保障女权”的。
-
梅庄主人在翰林[2]。佣仆三:一黠[3]、一朴、一戆。 一晶,同馆诸官小集[4],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5],安得歌者侑有一觞乎[6]?”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
-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释:
-
古代未婚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才是真正的“宅女”。 在古代,男婚女嫁不仅关乎人们的生理需求和社会稳定,更关乎人口的繁衍和家国的持续发展。既然是家和国的大事,男婚女嫁就不仅仅是l
-
太常引·念故人 刘燕歌 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 今古别离难。蹙损了蛾眉远山。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及春残。 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
诸葛亮、周瑜、张飞的妈妈姓什么? 答案:既、何、无
-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南齐书》卷九上说,刘裕纂晋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等他即位称帝后,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据传说,后
-
暖风迟日春天,朱颜绿鬓芳年,挈榼携童跨蹇。溪山佳处,好将春事留连。
-
《洗兵马》·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
-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近”指舞曲前奏,属大曲中的一个曲调。《张子野词》入“仙吕宫”。双调四十五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两结句皆上一、下四句法。今天搜集整理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