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制作龙骨水车的历史故事
据《后汉书·张让传》记载,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毕岚曾制造翻车,用于取河水洒路。马钧在京城洛阳任职时,城内有地,可辟为园。为了能灌溉,他制造了翻车(即龙骨水车)。清代麟庆所著的《河工器具图说》记载了翻车的构造:车身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槽两端各架一链轮,以龙骨叶板作链条,穿过长槽;车身斜置在水边,下链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链轮为主动轮;主动轮的轴较长,两端各带拐木四根;人靠在架上,踏动拐木,驱动上链轮,叶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将水排出,再沿长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循环,连续把水送到岸上。马钧所制的翻车,轻快省力,可让儿童运转,“其巧百倍于常”,即比当时其他提水工具强好多倍,因此,受到社会上的欢迎,被广泛应用。直到20世纪,中国有些地区仍使用翻车提水。
马钧当时在魏国作一个小官,经常住在京城洛阳,当时在洛阳城里,有一大块坡地非常适合种蔬菜,老百姓很想把这块土地开辟成菜园,可惜因无法引水浇地,一直空闲着。马钧看到后,就下决心要解决灌溉上的困难。于是他又在机械上动脑筋。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他终于创造出一种翻车,把河里的水引上了土坡,实现了老百姓的多年愿望。马钧创适的这种翻车,"其巧百倍于常",用时极其轻便,连小孩也能转动。它不但能提水,而且还能在雨涝的时候向外排水。可见进步之多,功效之高。这种翻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从那时起,一直被中国乡村历代所沿用,直至实现电动机械提水以前,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他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参加元贞书
-
对话人: 张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蒋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思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郑欣淼(中华
-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九宫皆可追溯于此,被誉为“宇宙魔方”。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
-
快走,皇上去东都洛阳了近来,有关“副行政中心”的话题很热。所谓“副行政中心”,放在古代又叫陪都。很多朝代都设有陪都,陪都设在哪?怎么设?里头大有讲究。“副行政中心
-
寒食节 时间: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过的习俗)。 来源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
-
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越水含秋光似镜。泛我扁舟,照我纶巾影。野鹤闲云知此兴。无人说与沙鸥剩回首天涯江路永。远树孤村,数点青山暝。梦过煮茶岩下听。
-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5年第7期,作者:刘兴雨,原题为:《严嵩也曾反对奸臣》 也许因为“十”这个数字象征着圆满,中国人干什么事都愿意以十为限,比如十大风景,十大建筑等。无论怎么排,
-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1)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2)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
-
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祝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