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1 23:27:22阅读:221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义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龙帕误耳,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①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②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
【注】①主客曹:明朝一机构名。②陶凯:人名。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   具:准备
B. 会编类礼书,复留之     会:适逢、恰巧
C. 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     觇:朝拜
D. 辞,就朝请下阶         阶:官阶、品级
9.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曾鲁熟悉国家典章制度的一组是
①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   ②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③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                   ④龙帕误耳,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
⑤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                         ⑥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⑤⑥                 D. ①③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曾鲁少有才学,元朝至正年间曾率领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逆的道理。
B. 曾鲁担任礼部主事的时候,开平王常遇春去世。曾鲁认为高丽国拜祭用的文书不合礼制,其行为不合大义,就责备了使者,使者道了歉,并马上命令更换。
C. 洪武五年二月,皇帝破格提升曾鲁,任命他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为自己的父亲不愿意自己继续在朝中为官,推辞不受。
D. 曾鲁称病告归,死于返乡途中。曾鲁平时写文章不留稿子,仅有少量的文章被他的学生辑录,最终没有成书。
11.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义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2)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参考答案
8. C 〖观测、窥视〗
9. B 〖②指吏部坚持典制,没有答应他⑤是别人赞美他的口才好⑥表明曾鲁的文学才能。〗
10. C〖曾鲁推辞的原因是因为中顺大夫的“顺”字犯自己父亲的名讳。〗
11.(10分)(1)大家都遵守规约,(都)不敢做不义的事情。人们称他们乡为“君子乡”。(“约束”、“非义”、“里”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不久前陶凯的文章已让人产生共鸣(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顷”、“起”、“其”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七岁时,能默诵《五经》,一个字不遗漏。年岁稍长,博通古今。凡几千年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说出的。在当时依凭文章才学闻名。元朝至正年间,曾鲁率领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开导讲述顺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规约,没有敢做不义事情的人。人们称他们乡为“君子乡”。

洪武初年,修撰《元史》,皇上召曾鲁担任总裁官。《元史》修成,赏赐金银玉帛,曾鲁占居首功。曾鲁请求还乡,适逢编修归类礼书,又留用了他。当时议论礼的人很多。曾鲁在众人中大声说:“某礼应依据某说才对,依从某说则不对。”有与他争辩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不久曾鲁被授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去世,高丽国派遣使者来拜祭。曾鲁索取高丽文书一看,文书外边裹袭金龙黄帕,文书不署洪武年号。曾鲁责备道:“用龙帕是错误的,以藩国的名义来交纳贡品却不尊奉圣朝,把大义放在什么位置呢?”使者为过错道了歉,马上命令换去。安南陈叔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主客曹已经接受了安南的进表,曾鲁取其副本审视,告诉尚书,尚书诘问使者道:“安南以前的王名日熞,如今为什么突然改名?”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道:“岛夷竟狡狯到如此程度啊!”退回了安南的贡品。从此器重曾鲁。

洪武五年二月,皇帝问丞相:“曾鲁是什么官?丞相答道:“主事罢了。”皇帝当日便破格提升六个品级,任命曾鲁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为“顺”字犯自己父亲的名讳,推辞不受,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戍边将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他们。儒臣草拟诏书,皇上阅曾鲁的稿子后大喜,道:“不久前陶凯写的文章已让人产生共鸣(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不久,曾鲁被命令主持京畿乡试。甘露降临钟山,群臣用诗赋敬献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这年十二月曾鲁称病告归,于路途中去世。淳安徐尊生曾说:“南京有博学之士二人,用笔为舌的是宋景濂,用舌为笔的是曾得之。” 曾鲁作文不留稿子,他的学生偶有辑录,也没有成书。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张起岩,字梦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

  • 梦见火灾是什么预兆?

    火灾是大家都深恶痛绝的,因为它的发生不但会造成财产、资源的损失,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上的伤亡。那么如果是在梦里梦到火灾,是一种什么样的预兆呢?一般来说,火在梦境里面代表着一种地位或者财富,因此梦见火灾是一

  • 朱熹《好事近》全诗赏析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阕。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彻。

  • 小冬和小龙谁最爱动手动脚? 答案:小冬

    脑筋急转弯题目:小冬和小龙谁最爱动手动脚? 脑筋急转弯解析:从名字上来看,小冬是冬天生的,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天寒地冻,寒风凛冽,自然很容易冻(动)手冻(动)脚。 脑筋

  •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

  • 及之而后知 履之而后艰 译文注释翻译及阅读答案

    及之而后知 履之而后艰 原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

  • 犹豫不决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迟疑不定,无法拿定主意。 使用类别:用在「犹豫不定」的表述上。 犹豫不决造句:01这事十万火急,岂容你犹豫不决,贻误时机! 02总经理一向果断,怎么今天这么如此犹豫不决? 03他要是能当机立

  • 鹿死谁手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比喻互相竞争,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使用类别:用在「胜负难料」的表述上。 鹿死谁手造句:01这两人棋力相当,究竟鹿死谁手,现在还很难说。 02双方势均力敌,究竟鹿死谁手,目前还很难估计。 0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作者:韩愈年代: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

  • 夏日长长,宜于读书

    大抵冬夜读书显深邃,秋天读书显清幽,春阳中读书有奋进。而夏日的悠悠长长、宽延绵远的特点,读书就显得随意与闲适。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