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饮归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曾
金溪尉汪君名遘,为尉之三月,斥其四垣为射亭。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日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可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乃记之曰:
射之用事已远,其先之以礼乐以辨德,《记》之所谓宾、燕、乡饮,大射之射是也;其贵力而尚技以立武,《记》之所谓四时教士贯革之射是也。古者海内洽和,则先礼射,而弓矢以立武,亦不废于有司。及三代衰,王政缺,礼乐之事相属而尽坏,揖让之射滋亦熄。至其后,天下尝集,国家尝闲暇矣。先王之礼,其节文皆在,其行之不难。然自秦汉以来千有余岁,衰微绌塞,空见于六艺之文,而莫有从事者,由世之苟简者胜也。争夺兴而战禽攻取之党奋,则强弓疾矢巧技之出不得而废,其不以势哉?
今尉之教射,不比乎礼乐而贵乎技力。其众虽小,然而旗旄镯鼓,五兵之器,便习之利,与夫行止步趋迟速之节,皆宜有法,则其所教亦非独射也。其幸而在乎无事之时,则得以自休守境而填卫百姓。其不幸杀越剽攻,骇惊闾巷,而并逐于大山长谷之间,则将犯晨夜,蒙雾露,蹈厄驰危,不避矢石之患,汤火之难,出入千里,而与之有事,则士其可以不素教哉?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遂以名其亭。汪君之志,与其职可谓协矣!
或谓汪君儒生,尉文吏,以礼义禁盗宜可止,顾乃习斗而喜胜,其是与?夫治国不可以不兼文武,而施泽于堂庑之上.服冕搢笏,使士民化、奸宄息者,固亦在彼而不在此也。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小,未有小不治而能大也。故汪君之汲汲于斯,不忽乎任小,其非所谓有志者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斥其四垣为射亭
B.古者海内洽和,则先礼射
C.则得以自休守境而填卫百姓
D.故汪君之汲汲于斯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遂以名其亭
B.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遂以名其亭
C.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遂以名其亭
D.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遂以名其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溪县尉汪遘,拆除他家的四面墙建成习射之亭,在这里教导青年骑射,给我写信,请我作记命名,虽被我多次拒绝仍坚持不懈,最终只好写了这篇记。
B.习射的前身是用礼乐来分辨德行高低,《礼记》中也谈到了射技。古代的人希望国家安定和谐,就兴起了礼乐射技,以此来树立起习武的风尚。
C.汪县尉之所以用“饮归”来命名射亭,主要是希望青年人在这座亭子里学习射技,将来出外作战凯旋归来在这里宴饮,他的志向和职位可以说是一致的。
D.有人质疑汪县尉的做法,认为他只需用礼仪道义禁止盗贼就可以了,他竟然教导青年人学习射技,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对此,作者给予了批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三代衰,王政缺,礼乐之事相属而尽坏,揖让之射滋亦熄。(5分)
(2)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小,未有小不治而能大些。(5分)
参考答案
4.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D项,整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汪君急切地投身于教射”,这里的“汲汲”应理解为“急于得到“急切地投身”。
5.B 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
先,通读文章,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本语段中的“所以”和“亦”等。
6,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A项“教导青年骑射”与原文不符,原文没有提及“骑”;“请我作记命名”,原文只提到让我“作记”,未提及“命名”之事。。
7.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第(1)句译出大意,注意重点词语“缺”“属”熄”。第(Z)句译出大意,注意重点词语“固“兼“治”。
答案:(1)射技到了三代后衰落,君主治国政策不完备,礼乐这一类事物相继消损殆尽,射礼也都消失了。
(2)然而天下能做大事的人本兢可以兼顾小事,没有小事不能处理而能处理大事的人。
【参考译文】
金溪县尉汪遘,担任县尉三个月时,拆除了他家的四面墙作为习射之亭。已经建成,在这里教导青年射箭,而命名这座亭子叫饮归亭。他写信寄到临川,请我作记,多次请求被我拒绝后还没有停止。我的话哪有什么可以值得赞许学习的?汪君白白对我寄予厚望了。既然不能推辞,就作记道:
习射这件事已经很久远了,它的前身是用礼乐来分辨德行高低,《礼记》所说的宾射、燕射、乡射,大射的“射”就是射技;射技以力量为重而崇尚技巧来树立习武的风尚;《礼记》所谓四季教导青年射穿铠甲的“射”就是射技。古人希望国家和谐,就先兴起札乐射技,而用弓箭来树立习武的风尚,也不会被官吏废除。射技到了三代后衰落,君主治国政策不完备,礼乐这一类事物相继消损殆尽,射礼也都消失了。到了这之后,天下安定,国家平安无事。古代帝王的礼节仪式都还在,要推行并不困难。然而从秦汉以来一千多年,这些礼
仪困厄闭塞,只能在六艺这些文章里看到,而没有被奉行,被那些草率而简略的礼仪超过了。于是争斗夺取滋生而用战争擒拿攻占一类方式普遍出现,而强弓快箭的精巧技艺的推行不得已废除,难道不是因为时势么?
现在汪县尉教导射技不能跟礼乐相比雨重在技巧与力度,学的人虽然少,但是旌旗镯鼓,矛、戟、弓、剑、戈五种兵器,去熟悉它们的锋利,和行走止步疾缓的节奏,都应该有方法,所以汪遘教授的不仅仅是射箭啊。他幸运在生活于国家安定之时,得以安逸地卫护辖区镇守百姓。要是不幸生活在杀人越货,惊扰民间,而相互追逐于深山峡谷阅的时候,就要顶着早晨黄昏,蒙着露珠雾气,奔赴危险之地,不回避利箭、石块、沸水、烈火的危难,出兵千里之外,与敌人恶战,那么平时能不告诉他们如何应对么?现在建造这座亭子是用来教导青年的,汪遘又认为古代军队凯旋后必定套在庙堂宴饮,以此来纪念胜利。现在庙堂废弃后并没有设立,也希望青年们胜利归来时就在这里宴坎,于是用“饮归”命名刚刚建立的射亭。汪君的志向,跟他的职位可以说是一致啊!
有的人说汪君是一介儒生,县尉这个官职又是文官,用礼仪道义禁止盗贼应该可以止住,而他竟然学习格斗而喜好胜利,这样正确么?治理百姓本来不能不文武兼施,而在府堂上给予恩惠,穿冕服插玉笏,使士兵变得跟平头百姓一样,作奸犯科的人不再扰乱社会,本来也在于他们而不在于施政方式。然而天下能做大事的人本就可以兼顾小事,没有小事不能处理而能处理大事的人。所以汪君急切地投身于教射,不在意他的官职卑微,这难道不是有志向的人幺。
-
梦见很多女孩,得此梦,眼光独到,奈何眼高手低之人,事业多受他人之牵绊,财运有不利之征兆,此乃不吉之兆,心中常有不安之感。如做此梦,性格圆融之人,可得他人之相助,求财多有好运之征兆。秋天梦之吉利,夏天梦
-
火,作为五行中的一种,有着它独特的寓意。人们想到火,往往会想到热情似火这个成语,会想到热情,但也会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说燃烧,毁灭,等等。
-
李德裕,字文饶。少力于学,既冠,卓荦有大节。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荫补校书郎。河东张弘靖辟为掌书记。府罢,召拜监察御史。时亳州浮屠诡言水可愈疾,号曰“圣水”,转相流闻
-
侯方域《赠丁掾序》“丁掾治其室成,其僚若友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赠丁掾序 [清]侯方域 丁掾治其室成,其僚若友相与贺焉,而请于侯子为之文。曰: 今吏治之所以不古者,以择其吏胥者轻也。若丁掾①者,可谓能佐其上矣。先是,太守徐公来莅是郡,洁清而
-
【风餐露宿解释】在风里吃饭,在露天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艰难辛苦。也作“餐风宿露”。 【风餐露宿造句】 ①老教授是研究地质学的,风餐露宿的生活他已习惯了。 ②少先队员们对风餐露宿的野
-
坟墓是用来埋葬死人的地方,这种地方虽然寂寥清冷,甚至能让人感受阴森森,但是也应当被敬畏。坟墓代表一个生命的总结,而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的一天,所以走进坟墓,除了单纯的害怕之外,还能感受到一种宁静,一种严
-
【诚心诚意解释】形容心意诚恳真实,毫不虚伪。 【诚心诚意造句】 ①她是诚心诚意去跟表姐道歉的,可表姐根本就不理她。 ②他诚心诚意地写了决心书,表示往后决不再犯那样的错误。 ③我诚心
-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
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余至滇省,南抵临安府。城南临泸江。此江西自石屏州异龙湖来,东北穿出颜洞;而合郡众水,亦以此洞为泄水穴也。 于是觅一导游者于城东接待
-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作品赏析[注释](1)别业:本宅外另建的园林游息处所,即别墅、别馆。(2)谩:空。沽:买。[译文]袁氏别墅的主人我并不认识,偶尔到此一坐,为的是欣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