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1 23:05:26阅读:975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才,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注】绥辑:安顿。 灾沴:灾害。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属以视医药饮食              属:委托
B.或便宜多辄行                便宜:容易做的事
C.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经营:谋划
D.乐为之识其详                识:记述
5.对句子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B.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C.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D.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调查记。记叙赵抃在越州救灾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
B、开篇简叙救灾前的调查,赵抃先行下文所属各县,询问与救灾有关系的六件事。
C、作者没有停留在具体事实的交待上,叙中有议,表彰了赵抃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
D、文章不循章法,将广为收集的救灾琐碎诸事,不作裁减,逐一写来,有条不紊。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②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 

参考答案
4.B(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便宜:应办的事,这里指对救灾有利的事。)
5.A
6.D(“不循章法,将广为收集的救灾琐碎诸事,不作裁减”分析不当。)
7.①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
②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

参考译文: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平抑那价格价格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结束。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防备。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习而还要去做,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不仅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芙蓉楼①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②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①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②

  •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少好学,工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

  •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

  • 汗马功劳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指征战的功劳,亦泛指一般的功劳。 使用类别:用在「功绩辛劳」的表述上。 汗马功劳造句:01没有李经理的汗马功劳,公司哪能有今日的规模? 02我们应缅怀先人所立下的汗马功劳,继往开来,再创佳绩

  • 苏轼《晁君成诗集叙》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晁君成诗集叙 苏轼 “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

  • 沉鱼落雁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众。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美丽动人」的表述上。 沉鱼落雁造句:01张小姐长得沉鱼落雁,难怪追求她的人大排长龙! 02久闻她美艳动人,今日一见,果真是沉鱼落雁之貌。 03她

  • 心心相印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比喻彼此心意互通。 使用类别:用在「心灵契合」的表述上。 心心相印造句:01祝你们二人心心相印,白首偕老。 02看他们夫妇两人含情脉脉、心心相印的样子,有多幸福啊! 03他们俩人早就心心相印

  • 《前事不远 吾属之师》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前事不远 吾属之师》是宋朝的司马光写的,选自《资治通鉴》。 原文 戊(wù)子①,上⑨谓侍臣⑾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⑧而非桀、纣⑩,然行

  •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石钟山记 苏轼 【原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

  • 欧阳修《石曼卿墓表》“曼卿,讳延年,姓石氏”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