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答案对比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1 23:01:39阅读:27
〔一〕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荐:频仍,屡次。
10、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的原因。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相互。
 C、农夫相与忭于野                       忭:喜乐。
 D、以属客而告之                         属:劝酒。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1)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2)竞周容以为度
 C、(1)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1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吾以名吾亭 
 C、客有吹洞箫者                         D、凌万顷之茫然
13、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段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用雨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结构谨严。
D、《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3分)     
   (2)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3分)

参考答案
10、B(相:帮助)
11、D(A组,连词/介词。B组,觉得,认为/把……作为。C “才”/ 是。D组都是助词,主谓间,取独,无义)
12、B(B是省略句,“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之”;其它三句是倒装句,定语后置)
13、C(“引出用雨给亭命名的缘由”有误,开篇就已经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
14、(1)后代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呀!(谬、名、胜各1分)
(2)这一年的春天,在歧山的南面(空中)落下麦子,卦象认为是丰年之兆。(雨、有年、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古代逢到喜庆,便以此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名字。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始营建官邸。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之南空中落下麦子,占卜后是丰年之兆。接着整月不下雨,百姓这才很着急。过了三个月,到乙卯日(四月初二)才下雨,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感到不满足。丁卯那天是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一起在衙院庆贺,商人一起在市场歌唱,农民一起在田头喜乐。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建成。
    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然后跟他们说:“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五天不下雨,麦子就长不成了。”“十天不下雨呢?”“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长不成了。”“无麦无稻,年成就要连年饥荒。诉讼案件会增加,并且盗贼也会更加猖獗,这样,我跟诸位即使想在这座亭子里悠然自得地游乐,能够做到吗?如今上天不遗弃下民,刚旱不久便赐雨于人间,使我与诸位能够相互舒畅地欢乐于亭中,这都是雨的恩赐啊!怎么可以忘记呢?”
亭名既已题定,又进而作歌词道:“假使上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们当做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玉石,挨饿的人不能把它们当做米饭。如今一场雨连下了三天,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并没有此力量。还是归功于天子,天子又说不对。归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不自以为有功。归结到太空,太空渺茫,不可能为亭命名。我就用它来命名我的亭子。”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曹景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曹景宗传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麞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

  • 美轮美奂造句

    语义说明:形容房屋规模高大、装饰华美。 使用类别:用在「壮观华丽」的表述上。 美轮美奂造句: 01、新落成的美术馆设计得气势非凡、美轮美奂。 02、这栋新落成的摩天大楼,看起来

  • 骆宾王《夕次蒲类津》全诗翻译及赏析

    骆宾王的诗《夕次蒲类津》赏析 夕次蒲类津 骆宾王 二庭归望断, 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 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 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

  • 游晋祠记(清)朱彝尊

    晋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其曰汾东王[1],曰兴安王者[2],历代之封号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亏[3];山下有圣母庙[4],东向。水从堂下出[5],经祠前。又西南有泉曰难老[6],合流分

  • 一目了然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看一眼就完全清楚明白。 使用类别:用在「清楚明瞭」的表述上。 一目了然造句:01这张设计图画得十分详细,即使外行人看了也会一目了然。 02内行人一看就一目了然,这个工厂的问题是品管不够严谨。

  •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刘禹锡《台城》全诗翻译赏析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刘禹锡诗鉴赏 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他在豪

  • 高适《别孙訢》全诗赏析

    离人去复留,白马黑貂裘。屈指论前事,停鞭惜旧游。帝乡那可忘,旅馆日堪愁。谁念无知己,年年睢水流。

  • 史上最会做秀的十个演技派皇帝

    第十名:宋真宗(赵恒) 主要表现:这是一个老实、温和而又有点可爱的皇帝。宋真宗即位的第三年,辽国军队大举南侵,北宋军队节节败退,辽军直逼北宋都城开封。真宗无能,欲弃城逃跑,因宰相寇准力主抗战

  • 孔子和白居易同论“杨贵妃”之美

    这不是穿越,而是中国历史的真实一幕。事情是这样的,白居易所描写的杨贵妃并不是真实的杨贵妃,而是根据《诗经》所描写的卫国夫人“硕人”的风韵容貌来刻画的。也就是说,白居易的“杨贵妃r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月下独酌(其一) 作者:李白年代: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