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史鉴《晴、雨、霁三游西湖》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30 01:57:52阅读:910
晴、雨、霁三游西湖
史 鉴
钱塘为东南佳丽,而西湖为之最。重山环之,名藩枕之,凡峰峦之脉络,城郭之逶迤,台殿亭榭之参错,举凌虚乘空以临其上,天光水色,颠倒上下,烟云起灭,其状万殊。而酒棹游橹往来交互,歌吹之声相闻,自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无日而息也,其盛矣哉!客来钱塘时,侨居宝石山上,湖之胜,尽在几席下,然犹以未即其中为恨,故连为三游焉。虽所遇之景不同,而所得之乐无不同也。
二月望日,其始游也,主则邦彦,客则佥宪、启南、继南、立夫、沈明德暨予凡七人。时春日妍丽,湖水明净,万象在下,柳色微绿,梅花犹繁盛,点缀远近。篙师刺船,纡回宛转,傍湖徐行,而卖花献技之人,皆乘小红船凫飞水上,迎前尾后,由东至南,由南至西、至北,复至东而休焉。遇胜而登,适兴而返。感今悼昔,形诸诗歌,有唱斯和,虽兴寄不同,然皆沨然成音,可讽咏也。凡所履历,并记之:孤山在湖北,去岸犹二里许,无所连系,林和靖墓在其上,后人建祠肖白香山、苏东坡并和靖,曰“三贤堂”。庆乐园在湖南,今废,惟太湖石在耳。园昔为韩侂胄山庄,初名“胜景”。后韩侂胄诛,入官,更今名云。
后五日,其再游也,主则杭人归生,客则惟邦彦、明德不至,余咸在,凡六人。是日风雨交作,船不得出外湖,惟在断桥内迤逦行耳。顾望四山,云雾蒙幂,俨如水墨画中。继南笑指曰:“天殆欲别出一奇乎?然对此无言,山灵亦将笑人矣。”因共联一律。
又后二日,其终游也,合始游、再游之主与客凡八人。时宿雨新止,天宇朗然,日光漏云影中,乍明乍灭。群山尽洗,绝无尘土气。空翠如滴,众壑奔流,水色弥茫,湖若加广,草木亦津津然有喜色焉。遥望云气出山腹,如白浪在大海中汹涌不定。方欲赋一诗记之,而佥宪赴臬司招,竟不及成章而散。噫!客志此久矣,私心以一至为足,而今乃三焉。天又随所至辄改张其观以示,若使尽识之;况主客多能言,清而不固,丽而不侈,乐而不流,因次第书之。(选自《西湖游记选》,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侨居宝石山上       侨:寄居异乡
B.立夫、沈明德暨予凡七人 暨:及,与
C.篙师刺船,纡回宛转 刺:用篙撑
D.后人建祠肖白香山 肖:肖像
答案 D
解析 肖:动词,雕塑人像。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作者三游西湖“所得之乐”的一组是(3分)(  )
①其盛矣哉 ②湖之胜,尽在几席下 ③有唱斯和,虽兴寄不同,然皆沨然成音,可讽咏也 ④俨如水墨画中
⑤草木亦津津然有喜色焉 ⑥私心以一至为足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答案 B
解析 ①②是在三次游览之前对西湖景色的描绘。⑥是作者游览之前的想法。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极力描写西湖景色之优美,游人娱乐之热闹,为下文写作者游览西湖、描写西湖的美景做铺垫。
B.作者在初春晴天、雨天、雨后三种情况下游赏西湖,欣赏到了西湖的不同景色,都是尽兴而归,没有留下一点遗憾。
C.从结构上看,文章先总述西湖美景,然后分述三次游览西湖的经过,最后总述写文章的原因,层次清晰明了。
D.本文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记叙了游览的过程,又描绘了西湖的景色,还抒发了游赏之乐。
答案 B
解析 “没有留下一点遗憾”错。文中最后一段说“方欲赋一诗记之,而佥宪赴臬司招,竟不及成章而散”,可见作者在第三次游赏西湖时有些许遗憾。
9.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犹以未即其中为恨,故连为三游焉。(3分)
译文:
(2)遇胜而登,适兴而返。感今悼昔,形诸诗歌。(3分)
译文:
答案 (1)但仍然因为没有亲临其中而遗憾,因此连续三次游览西湖。
(2)(我们)遇到美景就上岸,尽兴而归。感慨今日并为过去而感伤,把这种心情用诗歌表现出来。


参考译文
钱塘郡是东南地区的名胜,而西湖是其中最美的地方。层层山脉环绕着它,有名的重镇紧靠着它,那些起伏连绵的山峦、曲折连绵的城郭、参差错落的台殿亭榭,都凌空面对着它的上方。天光水色,上下颠倒,烟云升起消失,它的形状各不相同。而游船来来往往互相交错,互相能听到对方唱歌吹奏的声音,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没有一天停止过,真是热闹啊!我初来钱塘时,寄居在宝石山上,西湖的美景,都在案几坐席之下,但仍然因为没有亲临其中而遗憾,因此连续三次游览西湖。虽然看到的景色不同,但得到的快乐没有什么不同。
二月十五日,是我第一次游览西湖,这次游览的主人是邦彦,客人是佥宪、启南、继南、立夫、沈明德和我,共七人。当时春光明媚,湖水明净,一切景物都倒映在湖水中,柳树才绿,梅花开得仍然很繁盛,远远近近地点缀着。船夫划着船,曲折回旋,在湖上徐徐前行,而卖花献艺的人都坐着小红船像野鸭一样在水面上滑行,或在我们船的前面迎接,或跟在我们船的后面,从东到南,从南到西、到北,又到东才停止。(我们)遇到美景就上岸,尽兴而归。感慨今日并为过去而感伤,把这种心情用诗歌表现出来,有唱就和,虽然起
兴寄托不同,但都婉转成音,可以讽诵吟咏。所有这次游览经过的地方一起记下来:孤山在湖的北部,距离湖岸二里左右,与岸没有连接的地方,林和靖的墓在孤山上面,后人建立祠堂雕塑了白香山、苏东坡和林和靖的形象,命名为“三贤堂”。庆乐园在湖的南面,现在已经荒废了,只有太湖石还在。这个园子原来是韩侂胄的山庄,当初名叫“胜景”。后来韩侂胄被杀,这个园子被朝廷没收,换成了现在这个名字。
五天后,我第二次游览西湖,主人是杭州人归生,客人只有邦彦、明德没有来,其余的人都来了,共六人。这一天风雨交加,船不能到外湖去,只有在断桥内曲折缓行罢了。远望四面的山峦,云雾笼罩,好像在水墨画中。继南笑指着山峦说:“上天大概要另外显示一个奇景吧?但是我们面对这样的奇景却不作诗,山灵也要笑我们了。”于是一起作了一首诗。
又过了两天,我最后一次游览西湖,集合第一、二次游览的主人和客人一共八人。当时夜雨刚刚停止,天空晴朗,阳光从云影中漏下来,时亮时暗。群山都如同洗过一样明净,一点尘土的气息也没有。草木的绿色好像能滴下来,众多的沟壑中流水奔腾,水气弥漫,西湖如同变大了一样,草木也湿漉漉的仿佛有喜悦的神色。遥望云气从山中飘出来,如同白浪在大海中翻滚,汹涌不定。我们正要写一首诗记下来,佥宪却要赶赴到提刑按察使司去,最终我们没有写完诗就散了。啊!我立志到这里来游览很长时间了,自己以为来一次就满足了,现在却来了三次。上天又随着我的到来总是改换它的面目给我看,好像要使我看到它的全部面目;况且主客大都能言善辩,高洁而不固执,风流而不过度,快乐而不放纵,于是按顺序记下这几次游览。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梦到偷碗意味着什么

    梦见偷碗,得此梦,事业运强强旺者,贵人颇多之预兆,与他人间荣辱与共,风雨同舟,财运更可得以提升,火主礼,谦逊之人,谦恭有礼,事业兴旺。如做此梦,多有因小事与家人争执之迹象,财运难以求得,家庭纷争不断。

  • 塞翁失马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比喻暂时受到损失,却因祸得福,终于得到好处。 使用类别:用在「因祸得福」的表述上。 塞翁失马造句:01失败为成功之母,不正好阐释了塞翁失马的道理吗? 02眼前吃点亏不用太沮丧,要知塞翁失马,

  • 屡教不改造句八则

    【屡教不改解释】经过多次教育,仍旧不改正。屡:屡次,多次。教:教育,教导。 【屡教不改造句】 ①校长今天点名批评了几个经常不遵守学校纪律而又屡教不改的同学。 ②他呀,可以说是明知故犯、

  • 《赵襄主学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不久)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你)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 王维《红豆》全诗赏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作品赏析【注释】:又名相思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2、采撷:采摘。【韵译】:晶莹闪亮的红豆,

  • 李清照《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简析】

  •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孟浩然《田园作》全诗赏析

    田园作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尚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

  •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卢肇《竞渡诗》赏析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作者简

  • 南乡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简介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