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30 01:51:31阅读:429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忿而举兵犯我                      举:发动

B.羌惧而引却                        引:退

C.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籴:卖出粮食

D.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          次:驻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  )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③⑤    B. ③⑤⑥

C.②④⑥    D. ①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西夏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也望风而逃;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10分)

(1)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

(2)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参考答案
8.C 解析:籴:买进粮食。

9.B解析: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说他的射箭力度;④是奏章的内容。

10.A 解析:不是西夏太师,而是契丹太师。。

11(1)答案:何灌对着高处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进了岩石中,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解析:迎:对着,面对,朝向;镞:箭头;以为:认为,把当做。)

(2)答案:(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命中箭靶,第二次发射就没有射中。

(解析:补出主语,状语后置,再:第二次。)

参考译文: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登第,做河东路从事。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军职,辽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何灌对着高处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进了岩石中,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大约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过去的事,历数道何巡检好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啊。”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何灌随后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向徽宗推荐,徽宗召见了他回话,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画图,指着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凿引邈川水灌溉了数千顷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那么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七千四百青壮弓箭手,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一次,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命中箭靶,第二次发射就没有射中。客人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随后升侍卫步军都虞候。金兵南下,朝廷让所有的禁兵都出来京城交付给梁方平守卫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金师于是直接攻打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背靠城池抗拒,总共和敌人作战了三天,受到创伤,死在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势均力敌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指双方力量情势相当,不分上下。 使用类别:用在「程度相等」的表述上。 势均力敌造句:01这两位棋手的实力真可说是势均力敌,难分轩輊。 02我方球员展开猛攻,想要打破这种势均力敌的战况。 03

  • 北宋时期金国入侵以及靖康之耻,靖康之变后北宋由此灭亡

    金国入侵 辽朝灭亡后,金朝最高统治集团从北宋对辽作战的表现,以及交涉交割燕云的过程中,已经看透北宋政治的腐朽和军事的无能,遂即乘胜侵犯北宋。于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分兵两路南下,西路由完颜

  • “彦博幼聪悟,有口辩,涉猎书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彦博幼聪悟,有口辩,涉猎书记。初,其父友薛道衡、李纲常见彦博兄弟三人,咸叹异曰:“皆卿相才也。”时高丽遣使贡方物,高祖谓群臣曰:“名实之间,理须相副。高丽称臣于

  •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作者: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1)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

  • 秦观《鹊桥仙》英文版,英文翻译及赏析

    鹊桥仙①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品读

  • 得过且过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形容苟且偷安,不求上进。 使用类别:用在「慵懒散漫」的表述上。 得过且过造句:01你这种得过且过的做事态度,如何能让上司信任。 02人只能活一次,所以得过且过的人生态度不可龋 03这个人向来

  • 舒元舆《录桃源画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录桃源画记 (唐)舒元舆 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 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趣流,势与江河同。有深而绿,浅而白。白者激石,绿者落

  • 光棍节搞笑对联大全带横批 鸳鸯两只双栖鸟,光棍一根独立人

    上联:羡慕嫉妒恨 下联:空虚寂寞冷 横批:如何淡定 上联:过了一年又一年 下联:年年结婚没有咱 横批:再等一年 上联:光棍乐一人吃饱全不饿 下联:光棍笑十对夫妻八个闹 横批:单身逍遥

  • “王登,字景宋,德安人。少读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登,字景宋,德安人。少读书,喜古兵法,慷慨有大志,不事生产。出制置使孟珙幕府,久之,权知巴东县。献俘制置司,登念奋自书生,不拜,吏曰:“不拜则不敢上奏。”难之,竟弃功去。淳

  • 弥天大谎造句五则

    【弥天大谎解释】天大的谎言。弥天:满天,形容极大。 【弥天大谎造句】 ①他撒了个弥天大谎,却有不少人相信,还跟着练起这种功法,结果都受害了。 ②本来,像这种弥天大谎是根本不值得批驳的,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