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源贺,西平乐都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30 01:45:16阅读:473
源贺,西平乐都人。贺伟容貌,善风仪。太武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 西平侯。谓曰:“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阵。以功进号平西将军。太武征凉州,以为乡导,问攻战之计。贺曰:“姑臧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臣祖父旧人,臣愿军前宣国威信,必相率请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帝曰:“善。”乃遣贺招慰,下三万余落。及围姑臧,由是无外虑,故得专力攻之。凉州平,以功进爵西平公。
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贺本名破羌,是役也,帝谓:“人之立名,宜保其实,何可滥也?”赐名贺焉。拜殿中尚书。
是时,断狱多滥,贺上书曰:“案律,谋反之家,其子孙虽养他族,追还就戮,所以绝罪人之类,彰大逆之辜;其为劫贼应诛者,兄弟子侄在大远,道隔关津,皆不坐。窃惟先朝制律之意,以不同谋,非绝类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诏。若年十三已下,家人首恶,计谋所不及,愚以为可原其命,没入县官。”帝纳之。
出为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既受除,上书曰:“臣闻人之所宝,莫宝于生命;德之厚者,莫厚于宥死。然犯死之罪,难以尽恕,权其轻重,有可矜恤。臣愚以为自非大逆、赤手杀人之罪,其坐赃及盗应入死者,皆可原命,谪守边境。是则已断之体,更受生成之恩;徭役之家,渐蒙休息之惠。刑措之化,庶几在兹。”帝喜纳之。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边。久之,帝谓群臣曰:“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复何忧哉!”群臣咸曰:“非忠臣不能进此计,非圣明不能纳此言。”
上书称病笃,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朝有大议,皆就询访,又给衣药珍羞。太和元年二月,疗疾于温汤。孝文、文明太后遣使屡问消息,太医视疾。患笃,还于京师。三年,薨,赠侍中、太尉、陇西王印绶,谥曰宣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十六》 ,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太武素闻其名                 素:向来
   B.拔之如反掌                   拔:攻下
   C.道隔关津,皆不坐             坐:株连治罪
   D.权其轻重,有可矜恤           权:暂时变通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乃遣贺招慰                  今君乃亡赵走燕
   B.以功进爵西平公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渐蒙休息之惠                鹏之徙于南冥也
   D.疗疾于温汤                  且贰于楚也
  
10.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闻人之所宝,莫宝于生命;德之厚者,莫厚于宥死。(4分)
(2)上书称病笃,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4分)
 
11. 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源贺对刑罚改革提出了哪些建议?请概括。(5分)

参考答案
8.D(权:权衡,衡量)
    9.B(A.于是/竟然;B.因为;C.相对于现代汉语“的”/主谓之间,消除句子独立性;D.到/对)
    10.(1)臣听说人最宝贵的东西中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了; 最深厚的恩德没有比饶恕人的死罪更深厚的了。(“宥”“于”各1分,句子整体2分。)
     (2)源贺上书称自己病情严重,请求告老还乡,他申请了多次,皇上才批准。(“笃”、“乞骸骨”各1分,句子整体2分。)
11. 针对做强盗而应被杀的人,不连坐他道隔关津的兄弟子侄;针对犯了十恶不敕的罪的人,饶恕他年十三岁以下孩子的性命;针对部分死刑罪犯,宽宥死刑让他们戍守边境。


二:
源贺,西平乐都人,私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傉檀为乞伏炽盘所灭,贺自乐都奔魏。贺伟容貌,善风仪。太武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谓曰:“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阵。以功进号平西将军。
太武征凉州,以为乡导,问攻战之计。帝曰:“善。”拜散骑常侍。从驾临江,为前锋大将,善抚士卒,加有料敌制胜之谋。
  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贺本名破羌,是役也,帝谓曰:“人之立名,宜保其实,何可滥也?”赐名贺焉。拜殿中尚书。南安王余为宗爱所杀,贺部勒禁兵,静遏外内,与南部尚书陆丽决议定策,翼戴文成。令丽与刘尼驰诣苑中奉迎,贺营中为内应。俄而丽抱文成,单骑而至。及即位,贺有力焉。以定策勋,进爵西平王。及班赐百寮,敕贺任意取之,辞以江南未宾,汉北不款,府库不宜致匮。固使取之,唯取戎马一疋。
出为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既受除,上书。帝喜纳之,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边。久之,帝谓群臣曰:“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复何忧哉!”群臣咸曰:“非忠臣不能进此计,非圣明不能纳此言。”
贺之临州,鞫狱以情,徭役简省,清约宽裕,甚得人心。时武邑郡奸人石华告沙门道可与贺谋反,有司以闻。
及献文将传位于京兆王子推,时贺都督诸军事屯漠南,乃驰传征贺。贺至,正色固执不可。即诏持节奉皇帝玺绶以授孝文。是岁,河西叛,敕遣贺讨之,多所降破。贺依古今兵法及先儒耆旧说,略采至要,为十二陈图,上之,献文览而嘉焉。又都督三道诸军屯漠南。
上书称病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
(选自《北史·源贺传》》原文有删减)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部勒禁兵,静遏外内                   勒:统率、率领
B.以定策勋,进爵西平王                   勋:功勋、功劳
C.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             济:拯救、救济
D.贺之临州,鞫狱以情                     鞫:捆绑、拘押
5.以下各组句中,最能表明源贺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3分)
A.①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 
②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
B.①善抚士卒,加有料敌制胜之谋  
②固使取之,唯取戎马一疋
C.①贺部勒禁兵,静遏外内
②贺依古今兵法及先儒耆旧说,略采至要,为十二陈图,上之
D.①鞫狱以情,徭役简省,清约宽裕
②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源贺先后在征讨胡人叛贼白龙、吐京胡等战役中,冲锋陷阵,先后被晋封为平西将军、前锋大将,他具有料敌制胜的谋略,并善抚士兵。
B.源贺为人英勇果敢,每当遇到盗寇,他就自觉的奋起出击,身先士卒,毫不惧怕,皇帝曾深情地劝诫他,赐名,这些都说明对他关爱有加。
C.对南安王余为宗爱所杀这件事的处理,看出源贺政治上成熟:先统率部队,控制宫内外局势;后与南部尚书陆丽迅速商议决策,拥戴文成帝。
D.在担任冀州刺史,后改封为陇西王时,源贺提出的许多良策都被皇帝采纳,或受到君臣一致好评;后力阻献文帝传位于京兆王子推事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班赐百寮,敕贺任意取之,辞以江南未宾,汉北不款,府库不宜致匮。(5分)
(2)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5分)

 参考答案
4. D鞫:jú审讯、查问。
5. D(都是传主治理地方的良策:根据实际情况,减轻徭役,对百姓宽容,对犯罪的人变杀戮为戍边,于国于家都有好处)都表现了源贺善政、果断和智慧的一面:即处事有方、得体宽宏大量。(A①表现传主的机智灵活;②表现传主的英勇顽强的一面。B①表现传主的具有安抚士兵和迎敌之计策;②表现传主不贪财的性格。C①表现传主关键时刻,侧重把握时局果断处事的政治才能。②表现传主运用知识智慧,描画“阵法”图的军事才能。)
6. A(任“前锋大将,他具有料敌制胜的谋略,并善抚士兵”是太武征讨凉州时的事儿,而非“征讨胡人叛贼”时的事儿。当时太武让源贺做向导,向他询问攻城和做战的计策。皇帝认为他回答的好,就授予他为散骑常侍,前锋大将。)
7.(1)等到赏赐百官的时候,皇帝命令源贺可任意选取物品,但源贺因为长江以南还没有臣服,大漠之北还没有进贡称臣,国家府库不应该因赏赐而致匮乏的缘由,而谢绝领赏。
(5分,给分点:①敕:命令; ②定语后置句“以……辞”;③ 宾、款:诚心归服、臣服④匮:匮乏;⑤语意通顺1分)
(2)当年源贺劝谏我,宽恕那些犯了死刑的人, 把他们发配到北部边境去戍守。
(5分,给分点:①昔:当年,从前;②宥:宽容,饶恕,原谅;③徙充:迁移充军;④戍:戍守;⑤语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源贺,是西平乐都人,是自封河西王秃发傉擅之子。秃发擅被乞伏炽盘所灭,源贺从乐都投奔魏。源贺相貌伟岸,风度翩翩。太武帝一直就听说过他的大名,等召见后,很赏识他的机智才干,赐他西平侯的爵位。太武帝对他说:“卿和朕为同一祖先所出,后来因为所在国家不同而姓氏不一样,现在卿可改为姓源。”源贺随驾征讨胡人叛贼白龙,又征讨吐京胡,他都冲锋陷阵,因为战功晋封为平西将军。
太武帝出征凉州时,让他做向导,问他攻战的计谋。太武帝道“好。”于是官拜为散骑常侍。他跟随御驾至长江,作为前锋大将,他善于抚慰士卒,而且有料敌制胜的谋略。
源贺为人勇敢果断,每次遇到强敌都亲自与敌奋力搏斗,皇帝常常劝诫他。源贺原名破羌,在那场战役中,皇帝对他说道:“人起名字应该保有其实,怎么能乱起呢?”赐给他名贺,官拜殿中尚书。南安王余即位后被宗爱所杀,源贺统率禁兵,控制宫内外局势,并和南部尚书陆丽商议决定国策,拥戴文成帝。令陆丽和刘尼骑马至皇苑中恭迎,源贺在禁军营中为内应。不一会儿陆丽抱着文成帝,同骑一匹马而来。直到即位,源贺都起了很大作用。     因为他有参与决定国策的大功,晋爵为西平王。在赏赐百官的时候,敕令源贺可任意选取物品,源贺推辞说因为长江以南尚未宾服,大漠之北没有称臣进贡,国家府库不应该因赏赐而致匮乏。文成帝坚持让他取一件赏物,他只取了一匹战马。
源贺又出任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受任命后,他上书。皇帝对这个建议十分赞赏,并批准执行,从此犯了死罪的人,都被饶了性命而去戍边。过了好些年后,皇帝对群臣道:“当年源贺劝谏朕,宽宥所有的死刑犯人,让他们充军到北部边境戍守。从那时起,一年所存活下来的就很不少。这样不但保存下了许多人的生命,而且满足了戍守的兵源。假若人人都像源贺一样,朕统治天下,还有什么可担忧的!”群臣都说道:“不是忠臣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不是圣明之君也不会接受这样的建议。”
源贺在冀州执政期间,裁断官司通情达理,从不大兴劳役、兵役之事,清廉节约,宽宏大度,深得人心。当时武邑郡的奸险小人石华诬告僧人道可和源贺密谋造反,有关部门将此消息上奏。
等到献文帝想要将帝位传给京兆王子推,当时源贺统率大军屯兵在大漠以南,皇上让人飞骑召源贺回京。源贺回京后,坚持说不可。于是,皇上就立刻下诏让他持节捧着皇帝的玉玺印绶传给孝文帝。同一年,黄河西面的敕勒叛乱,派源贺出兵征讨,大破贼兵。源贺参考古代和当世的兵法以及前辈名家的描述,取其精髓,做成十二阵图,献给朝廷,献文帝阅览后颇为赞赏。源贺后来又统率三道的大军屯住在漠南。
源贺上书称自己有病请求告老还乡,他申请了多次,皇上才批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首屈一指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表示第一或最优秀。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卓异超群」的表述上。 首屈一指造句:01这间饭店是本市首屈一指的大饭店。 02他的学业成绩在本校可说是首屈一指的。 03老王是本公司首屈一指的业务员

  • 夸父逐日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

  • 什么东西像个球团,风一吹能飞十里远? 答案:蒲公英

    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东西像个球团,风一吹能飞十里远? 脑筋急转弯解析:它属于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脑筋急转弯答

  • 杜甫《君不见,简苏徯》全诗赏析

    君不见道边废弃池,君不见前者摧折桐。百年死树中琴瑟,一斛旧水藏蛟龙。丈夫盖棺事始定,君今幸未成老翁,何恨憔悴在山中。深山穷谷不可处,霹雳魍魉兼狂风。

  •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全诗翻译赏析

    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译文 战场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的鬼,只有老

  •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全诗赏析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品赏析【注释】:①耘田--除掉稻田的杂草。绩麻--搓麻线。②各当家--各人有自己的活干。③未解--不懂得,不会。供--做,从事。④傍

  • 叶绍翁《访隐者》全诗赏析

    开门迎客着山袍,井畔猕猴一树桃。儿向草间寻落果,妻从墙角过香醪。旧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历遍贵游无此味,韭和春雨笋和糟。

  • 方孝孺《蚊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蚊对 (明)方孝孺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

  • 清代散文阅读参考书目

    牧斋初学集一百十卷目录二卷(清)钱谦益撰。明崇祯十六年(1643)瞿式耜刊本,《四部丛刊》本。牧斋有学集五十一卷(清)钱谦益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金匮山房刊本。牧斋有学集五十卷补一卷附校勘记一

  •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初元四年举孝廉为郎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