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蜂与江南蟹》“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文言文翻译
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
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
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注释:
1.空群:倾巢而出。
2.连房刳(kū)取:连蜂房带蜂蛹一起挖取下。刳,剖开刮取。
3.郭索:形容蟹急速争相爬行的样子。
4.殪(yì):死亡。
5.窟:筑巢。
6.踪迹:跟踪寻找,动词。
7.“则夜持烈炬临之”的“之”:它,代“蜂”。
8.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
9.临∶靠近。
10.血:使……流血,使动用法。
11.论:需要。
12.江淮之蜂蟹,之: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13.所:所居住的地方,所字结构。
14.固宜:原来应当如此。
15.殒:死亡。
16.血指:是手指流血。
17.趋炎:向有光的地方跑。
18.蜂儿:蜂的幼儿,即蜂蛹,是人的营养食品。
19.不论斗:不须与毒蜂争斗。
20.水浒:水边。 浒:边
参考译文
淮河的毒蜂,它的尾部能蛰死人;江南一带有一种蟹很厉害,(它的)螯可以跟老虎相敌。但是拿取蜂蛹的人不须与毒蜂争斗,捕捉螃蟹的人从不伤指。蜜蛹的蜂窝(一般筑)在地上或树木石头上,人们跟踪寻找到它所在之处,就在夜晚拿着燃烧的火把靠近它,蜜蜂倾巢而出扑向火焰,全部烧死了。然后(人们)把蜂巢整个割下来。螃蟹呆在蒲草或芦苇之间,(人们)在水边上放一盏灯,(没有一只螃蟹)不急速爬行过来的,(人们)都可以捡起来抓住它们。(蜜蜂和螃蟹)只知道奔向火焰,却不能安于居住的地方,它们的死是本该如此。
感悟
趋炎附势者死,其愤世嫉俗的立意虽好,可现实情况并不尽然啊!
按成功率来说,趋炎附势者飞黄腾达的比率应该是高吧?
记得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问纪晓岚:“贪官多还是清官多?”纪晓岚也不得不承认:贪官多。将贪官归为趋炎附势一类应该是不会错的。
人们宣扬、崇尚、认同的是坚持真理、不媚权贵,但现实却正好相反。
唉!这就是人类的悲哀啊!
道理
蜂,蟹虽然凶蛮霸气,缺有“趋光”的习性,正是这一习性导致他们“空群赴焰”任人俯拾。由此,我们不难联想到世间的“趋炎附势”之辈在图得一时的风光之后,其实也是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啊。
-
六 国 论 苏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
-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
-
玉交枝·闲适 乔吉 溪山一派。接松径寒云绿苔。 萧萧五柳疏篱寨。撤金钱菊正开。 先生拂袖归去来。将军战马今何在。 急跳出风波大海。作个烟霞逸客。 翠竹斋。
-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作于:(1933年)原题注: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
-
语义说明:形容灯火通明灿烂的景象。 使用类别:用在「灯火辉煌」的表述上。 火树银花造句:01每年的元宵灯节,中正纪念堂前一片火树银花,好不美丽! 02每逢国庆日,处处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洋溢著一片喜气
-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
-
世俗化的喜剧形象与国民的隐显人格 曹炳建 内容提要《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以“贪”和“呆”为其外部特征,以“真”为其形象的实质性内容,是世俗化的喜剧艺术典型
-
语义说明: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会转向发展。 使用类别:用在「盛极逆转」的表述上。 物极必反造句:01凡事物极必反,如果耽溺于富贵,就会招来灾祸。 02世界上的事总是物极必反,可以说是亙古不变的定律。
-
与韩荆州书 作者: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
-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