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对比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
⑴弈者胜 弈: ⑵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 ⑷以其境过清 清:
2.翻译下面句子。
⑴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译文:
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主要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反映了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甲文第二段从“已而夕阳在山”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写了山林夕照全景。
C.乙文第一段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所依”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鱼儿在空中游动的景象。
D.乙文第一段“似与游者相乐”一句描绘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也表现了作者此时喜悦的心情。
4.乙文对鱼的描写静中有动,更显出环境的幽静。甲文也运用了动静结合手法来表现山林幽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5.甲乙两文作者都有被贬谪的经历,但两人又有着不同的胸怀意趣,请根据文意简要谈谈两人当时各自的心情。
[参考答案]
1.⑴弈:动词,下棋。 ⑵乐:把……当做乐趣。
⑶依:依靠。 ⑷清:凄清。
2.⑴译文:(有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人),那是喝醉了的太守。
⑵译文:阳光照到水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呆呆地不动。
3.C
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答:欧阳修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地场面,表现被贬后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柳宗元通过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抒发了在寂寞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
“书入有魂,字在指尖行”,12月12日,由搜狗输入法主办,一得阁、华夏万卷协办的“字媒体·书法大赛”复赛在北京嵩祝寺顺利举行。现场,经过由田英章、吴玉生、臧磊三位知名书法家组成的
-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
-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
-
语义说明:比喻人意图为害作乱。 使用说明:用在「急欲行动」的表述上。 蠢蠢欲动造句:01面对偷渡客蠢蠢欲动,海防单位随时都得严阵以待。 02敌军不断增援,蠢蠢欲动,我军早已做好万全准备。 03独宿在野
-
上联:酒热不须汤盏汤(烫); 下联:厅凉无用扇车扇(煽)。 上联:雨洒灰堆成(陈)麻子; 下联:风吹荷叶像(向)乌龟。 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 下联:水流东坡诗(尸)。 上联:
-
朝天子·秋夜吟 李致远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 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 何处楼台,笛声悲动? 二毛斑,秋夜永。 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
孟子的思想集中反应在《孟子》一书中。“施仁政,行王道”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暴力治国,认为只有用“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ldqu
-
一、 语义说明:比喻人虚有表象,却不脱粗鄙的本质。 使用类别:用在「表里不一」的表述上。 沐猴而冠造句: 01、他虽然穿着西装革履,不过是沐猴而冠,举止谈吐仍是粗俗不堪。
-
换种方式读《西游》--读《大话西游》 厚艳芬 《大话西游》韩田鹿着商务印书馆出版 捧读韩田鹿先生的《大话西游》(据其《百家讲坛》同名讲座加工而成),不禁被他亲切活泼、诙谐机智的语言所吸引,然而更令
-
【茫然若失解释】心中恍惚,如有什么失落似的。 【茫然若失造句】 ①爷爷刚退休,突然空闲下来,心中感到茫然若失。 ②望着奶奶乘坐的隆隆远去的列车,我茫然若失地站在月台上,许久,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