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30 01:28:57阅读:897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祖神念,梁左卫将军。父僧辩,太尉。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至服阕,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其间壮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雠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答之曰: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诸人请具锹锸,一旦皆萃。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既而自缚,归罪于晋王。王表其状,高祖曰:“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舍而不问。有司录其战功,将加柱国,赐物五千段,颁固辞曰:“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高祖从之。拜代州刺史,甚有惠政。母忧去职。后为齐州刺史,卒官,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隋书》)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B.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C.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D.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
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三年之丧满称之为服阙。
C.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D.母忧,是指古代以孝治天下,令母亲忧伤,就是不孝。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颁有至孝之心。他听说父亲被杀害,号哭哀痛几乎气绝,丧期满后,经常穿布衣吃素食,在草垫上睡觉。
B.王颁得到皇帝的赏识。周明帝征召他授予左侍上士,后来升迁担任汉中太守,开皇初年,凭借平定南蛮的功劳,被封为蛇丘县公。
    C.王颁一意报父仇。陈灭亡后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一千多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挖掘陈霸先的坟墓,打开棺材焚烧了他的尸骨。
    D.王颁谦逊有礼。灭陈后有司记录他的战功,准备封赏王颁,而王颁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于是坚决推辞掉了所加给的官职和赏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5分)                    
(2)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5分)

参考答案
4.B(“恐一宵发掘”)不能断开,排除A,C;“事乃彰露”不能断开,排除D。)
5.D(“母忧”指的是母亲去世。)
6.D(“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表述有误,应为“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就是说自己凭借国家的声威,得以洗雪仇恨和耻辱,本是为了私情,不是为了国家,所以才推辞。见第二段)
7.(1)等到陈国被消灭,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1000多人,对着他们哭泣(“及”“密”、“泣涕”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我凭借仁义平定陈国,王颁所做所为,也是孝义之道啊,我哪里忍心降罪于他!(“以”“罪”及判断句式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县人。祖父王神念做过梁朝的左卫将军。父亲王僧辩,做过太尉。王颁年少时就卓异不凡,文武双全才能出众。他的父亲平定了侯景之乱后,留下王颁在荆州做人质。后来遇到梁元帝被北周军队俘获杀害,王颁因此离开荆州进入关中。听到父亲被陈武帝所杀的消息,王颁号泣晕倒,一顿饭的功夫才苏醒过来,一直痛哭难止,整个人都消瘦不堪。服丧期间,一直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睡干草铺的床。周明帝赞赏他,召他做左侍上士,后来又升为汉中太守,不久被拜仪同三司。开皇初年,他因为平蛮族有功,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蛇丘县公。王颁献上攻取陈国的计策,皇上看了很惊异,召他相见,交谈后王颁悲泣哽咽,皇上也为之动容。等到朝廷大举讨伐陈国时,王颁亲自请求随行,带着数百士卒,跟随韩擒虎先锋军趁夜渡过长江。王颁奋勇作战受了伤,担心不能继续战斗,悲伤哭泣。夜里睡着了,在睡梦中有人给他药物疗伤,等到醒来伤口就不疼了,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神明。
  等到陈国被消灭,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1000多人,对着他们哭泣。士卒中有壮士问他说:“郎君来攻破陈国,覆灭了他的江山,已经报仇雪耻了,却还悲伤不已,难道是因为陈霸先早死,不能亲手杀了他吗?那就请挖开他的坟墓,砍断他的棺材,烧掉他的遗骨,也可以表示你的孝心了。”王颁听后向说话的人磕头拜谢,额头上鲜血淋漓,他回答道:“陈霸先身为帝王,他的坟墓很大,只怕一夜挖掘,挖不出他的尸骨,等到了明天,事情就败露了,这可怎么办呢?”众人就准备锹铲工具,很快就聚齐了。就这样趁夜挖开了陈武帝的陵墓,打开了棺椁,看到陈武帝须发都还没有掉落,根部都长在骨头中。王颁就烧了他的尸骨,取了骨灰放在水中,喝了下去。
  接着王颁叫人把自己绑了起来,回去向晋王请罪。晋王上报了这件事,高祖皇帝说:“我凭借仁义平定陈国,王颁所做所为,也是孝义之道啊,我哪里忍心降罪于他!”就将此事放下,不再问罪王颁。有关部门记录了王颁的战功,应该加封他为柱国,并奖赏他五千匹锦缎。王颁坚决地推辞说:“我借着国家的威能力量,才得以报仇雪耻,本来就有私心,不是全为国家,因此要加封给我的官位赏赐,我都不敢接受。”高祖皇帝就按他的请求收回了封赏。王颁被拜为代州刺史,政事都治理得很得当,直到因为母亲去世而去职。后来王颁又任齐州刺史,在任职期间去世了,死时五十二岁。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前所未有造句八则

    【前所未有解释】从来没有过。前:以前,过去。未有:没有。 【前所未有辨析】参见“亘古未有”。 【前所未有造句】 ①这里的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险程度,严重威胁着当地人的生存。

  • 重整旗鼓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 使用说明:用在「重整队伍」、「重新出发」的表述上。 重整旗鼓造句:01敌人正退到阵线后方去重整旗鼓,准备再次发动攻击。 02经商失败后,他回到老家,准备重整旗

  • 晰组词|晰的组词

    【清晰】清楚明晰;清楚分明 【明晰】清楚,明确,一目了然 【昭晰】清楚;明白 【晰类】分别门类 【晰晰】清楚:清晰 【分晰】分辨清楚 【白晰】见白晳。 【

  •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黔之驴作者:柳宗元 原文 黔之驴(1) 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蔽林间窥之(7)。稍出近之(8),憫

  • 探索古代文学的本原性问题

    探索古代文学的本原性问题 ——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路成文 自宋代以来,在词的创作、批评与研究领域,“尊体”观念作为对长期形成的“词为小道rdq

  • 吕布之败与华雄之死的历史故事

    华雄又作“叶雄”,中国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公元190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明·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

  •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 明王磐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 环肥燕瘦都不育?赵飞燕杨贵妃都没有子女

    曾有记载说杨贵妃走几步路就会娇喘不已,香汗淋漓,因为她胖。而这胖正是皇帝喜欢她的一个理由。那时的李隆基已60多岁,白昼从事歌舞美学的打造,夜晚则借爱妃丰腴肥润的玉体暖身。赵飞燕,是汉成帝第二任皇

  • 奕组词|奕的组词

    【奕代】奕世,累世 【奕棊】亦作“弈棋”。下棋。古代多指下围棋。 【奕山】清末官员。满洲镶蓝旗人。 【奕偞】姣美,妖冶 【奕棋】下棋的意思 【奕祀】亦作l

  • 唐雎说信陵君

    唐雎说信陵君 作者:刘向 信陵君杀晋鄙③,救邯郸,破④秦人,存⑤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rdquo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