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强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闇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释】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
1.奇:以……为奇2.一:全,满3.识:记4.加:超过5.精意覃思:精心深思6.王公:特指王粲祖父王畅7.倒徙: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8.强(qiǎng)记:(1)高强的记忆力;(2)强制记忆,亦有死记硬背之意 9.属文:写文章10.宿构:预先谋划准备11.蔡邕(yōng):东汉末年文学家12.倒屣(x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13.坐:满座的宾客14.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
【文学常识】
说“《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三国志》记述魏蜀吴三国历史、基本属于纪传体的史书。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作者是西晋初的陈寿。南朝宋裴松之注。陈寿的风格非常严谨,有记录但无法考证的从来不记。在古代纪传体正史中,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三国演义》为明朝罗贯中所写,是在《三国志》所记载的历史的基础上加以改编的文学作品,内容与历史事实不完全吻合,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的故事之所以被现在的人们这么津津乐道,罗贯中是功不可没的。书中有许多虚构的故事,如桃园结义、三迎战吕布、草船借箭、三气周愉、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等。若论史学价值,前者高于后者;若论文学价值,后者高于前者。
历史传记: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其时旧制礼仪废弛,朝内正要兴造制度,故使王粲与卫觊等典其事。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文学成就最高。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就《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著名的文学典籍《昭明文选》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译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与众不同。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特殊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都要全部送给他。”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不看就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背诵得一字不差。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好。他还擅长计算,作算术,能大致通晓道理。王粲擅长写丈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奇 (2)一 (3)识 (4)加
2.翻译: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3.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4.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5.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的原因。
【参考答案】
1.(1)以……为奇 (2)全,满 (3)记 (4)超过
2.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得不差一字。或王粲一字不差地背诵出碑文。(
3.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
4.角度提示: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年轻人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5.没想到蔡邕热情欢迎的客人竟是一个年幼矮小的孩子。(2分,需要说出前后两句的原因,若只说出其中一句的,给1分)
二:
1.用“/”画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争取停顿。
时邕才学显著。
2.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奇:
②一:
③识:
3.说说文段中画线句“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的意思。
4.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
5.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参考答案:
1.时/邕/才学显著(1分画出其中一处即该给分,其它处画线均不给分)
2.①着重(以……为奇)②全(满)③记(各1分,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分)
3.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得不差一字。或王粲一字不差地背诵出碑文。(2分,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
4.强记默知;善算;善属文(2分,答出一个给0.5分,两个给1分,三个给2分)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敬佩):或年轻人才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或,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2分,其它角度的合理答案,均给分。)
-
最近一直在思考法家和儒家的一些东西,感觉中国千年里其实是儒表法里,中国千年里的集权专制造就的种种黑暗,其实儒家最多也只是个帮闲聒噪的,而法家是缔造这个集权的专制机器的根源。 我自己对法家有一个大致的
-
语义说明:比喻谨慎行事。 使用类别:用在「小心谨慎」的表述上。 三思而行造句:01这件事太重要了,你必须三思而行。 02这事关系到你的终身,怎能不三思而行? 03爸爸说小心不蚀本,要我们凡事三思而行。
-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雀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路旁时卖
-
五六千年前,先民已经开始以葛、蚕丝制成衣服。(丝绸受欢迎的程度历久不衰,中外闻名。)在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科学发展有:天文学:是中华文明史上发达极早的知识部门之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早在新石器
-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
-
什么东西被我们踩在脚下? 答案:袜子
-
一暴十寒:原意是指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用于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汉字简体】一暴十寒 【汉语注音】yīpugrave;shiacute;h
-
送石处士序 作者: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榖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
-
富池口 作者:王周 扁舟闲引望,望极更盘桓。 山密碍江曲,雨多饶地寒。 短莎烟苒苒,惊浪雪漫漫。 难写愁何限,乡关在一端。 作者简介: 王周,明州奉化(今
-
一半儿·苍崖禅师退隐 张可久 柳梢香露点荷衣。树杪斜阳明翠微。 竹外浅沙涵钓矶。乐忘归。 一半儿青山一半儿水。 张可久:1280-1348?,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