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到家 / 岁末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_蒋士铨古诗词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标签: 古诗三百首 游子 抒情 母亲《岁暮到家 / 岁末到家》译文
母亲的爱子之心是无穷无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她为我缝制棉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忍诉说漂泊在外的劳累辛苦。
《岁暮到家 / 岁末到家》注释
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寒衣针线密:唐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低徊:迟疑徘徊,扪心自问。愧人子:有愧于自己作儿子的未能尽到孝养父母的责任,反而惹得父母为自己操心。
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岁暮到家 / 岁末到家》赏析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但古诗中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却不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孟郊的《游子吟》,说尽了天下父母爱子之心。蒋士铨这首《岁暮到家》则从另一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的爱心,与孟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没有止境,儿子及时归来使母亲惊喜万分,首联上句直写母亲的爱心,下句写久别的儿子岁暮之际回家团聚时母亲的喜悦心情,一个“喜”字,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怀和怜爱、思念和期望,是上句的最好注脚。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说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问候的家信墨痕尚新。这两句诗极力突出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和思念:细细缝好御寒的冬衣,时时捎去嘘寒问暖的家信。那一针一线,一字一句中蕴涵了多少慈母的爱心。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的思念和关怀。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说一见面便心疼儿子的面容清瘦,叫着孩子问起一路上的艰辛。这里叙写母亲与儿子相见时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看到儿子面容清瘦,母亲心中十分怜惜,连忙把儿子叫到自己跟前,仔细询问一路上的风尘劳顿,问长问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一“怜”一“问”,慈爱之心,跃然纸上。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两句写儿子心中惭愧自己没有尽到孝敬母亲的责任,不敢向母亲诉说那一路的风尘,这里通过直抒诗人的惭愧心情表达出母子之间的深情。在慈爱的母亲面前,诗人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内疚,由于自己出门在外未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深感未尽到人子的责任,从而辜负了母亲的拳拳之心。因此,不敢诉说自己旅途的艰辛。除了惭愧之外,此处也含有担心直言远行的劳顿,会使母亲更加心疼的含义,因此“不敢叹风尘”,自然也蕴涵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味。
该诗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述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情景,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
《岁暮到家 / 岁末到家》介绍
蒋士铨与袁枚、赵翼齐名,是性灵派诗人代家人物之一。这首诗前六外描写他久别回家后见到母亲时母亲的欣喜之状和无微不至关怀。最后两外写自己长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而连累老母牵挂的愧怍之情。第七外中的“愧”(惭愧、愧怍)就是指这个。但自己长年在外奔波也是无奈之举,而且风尘仆仆,十分辛苦,本来也是可以向母亲倾诉的。但看到母亲刚才见儿子回来时的高兴劲,特别是看到母亲是那么心疼儿子因在外劳累而“清瘦”了不少,自己又怎么忍心把在外面奔波劳累的情况告诉母亲而使她更增担忧呢?所以最后一外“不敢叹风尘”就是写这种复杂的感情的。
刻画慈母形象在于前六外描写他久别回家后见到母亲时母亲的欣喜之状和无微不至关怀。而最后两外写自己长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而连累老母牵挂的愧怍之情。慈母形象具体家现“喜”“怜”“呼”
《岁暮到家 / 岁末到家》创作背景
公元1746年(乾隆十一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故有此诗。可谓情真意切,语浅情浓。
-
水含秋夜静,云带夕阳高 出自唐代钱珝的《江行无题一百首》 倾酒向涟漪,乘流欲去时。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乡人。浦烟含夜色,冷日转秋旻.自有沈碑在,清光
-
高考文言文阅读 不少考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认知往往存在偏差:有些考生认为该部分主要靠日常积累,方法性较弱,只需要通过题海战术进行训练。而有些考生恰恰相反,希望完全通过
-
赫赫炎炎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赫赫炎炎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赫赫炎炎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成语发音: 「míng jiāo bú bià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教令明确,让老百姓有所适从,便不会发生变乱。 成语出处: 《商君书·赏刑》:“夫
-
出自唐代韩琮的《咏马》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
观画记看我们看不懂的事物,是很有趣的;看完而大发议论,更有趣。幽默就在这里。怎么说呢?去看我们不懂得的东西,心里自知是外行,可偏偏要装出很懂行的样子。譬如文盲看街上的告示,也歪头,也动嘴唇,也背着手;
-
出自元代张国宾的《杂剧·相国寺公孙合汗衫》 第一折(正末扮张义同净卜儿张孝友、旦儿、兴儿上)(正末云)老夫姓张名义。宇文秀,本贯南京人也。嫡亲的四口儿家属,婆婆赵氏,孩儿张孝友。媳妇儿李玉娥。俺在这竹
-
出自唐代孔德绍的《赋得华亭鹤》 华亭失侣鹤,乘轩宠遂终。三山凌苦雾,千里激悲风。心危白露下,声断彩弦中。何言斯物变,翻覆似辽东。
-
幸灾乐祸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幸灾乐祸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幸灾乐祸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成语发音: 「tīng qí yán guān qí há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听一个人说什么,又看他做什么。 成语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