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原文、翻译及赏析_温庭筠古诗词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标签: 荷花 咏物《莲花》译文
碧绿如染的塘水波光滟滟倒映着星河,小船在“轧轧”的船桨声中驶入白蘋丛中。
水面盛开的莲花就像洛神仙女的袜子,到如今莲蕾之上还留有洛神仙女的香尘。
《莲花》注释
星津:指星河,银河。
轧(yà)轧:形声词,摇动船桨时发出的声音。
兰桡(ráo):对船桨的美称。
白蘋(pín):一种浅水中生长的草本植物,亦称“田字草”、“四叶菜”。
洛神:洛水女神。
《莲花》赏析
此诗前二句从动态方面描写塘景,后二句则从静态表现塘景,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突出了塘景的晚间特点。全诗咏莲而不言莲,景物之间衔接紧密,应用典故而有不露痕迹之妙。
此诗前二句描写塘景,总体上以塘水的“摇滟”和“兰桡轧轧”的动态效果来表现塘景。具体来看,第一句用“接”字把“摇滟”与“星津”这水天两处的景色呈现在读者前,“星津”一词还突出了时间之“晚”;第二句则用“入”字把“兰桡入白蘋”的动态美写得活灵活现。
后二句并不直接描写莲花,而是以拟人化“洛神”之“袜”将莲叶、花等加以笼统的形容,以“莲蕊”所持有的静态特征来表现塘景,以晚间莲花的唯一标志性特征“有香”再次突出了时间之“晚”。
全诗咏莲而不言莲,但不仅有浓厚的色泽,而且也有细密的结构,景物与景物之间衔接得极紧极密,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着极其繁富的内容。
《莲花》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就内容来看,此诗写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荷塘景色,应是某年诗人在夜晚进入“绿塘”时有感而作。
-
出自唐代崔湜的《早春边城怀归》 大漠羽书飞,长城未解围。山川凌玉嶂,旌节下金微。路向南庭远,书因北雁稀。乡关摇别思,风雪散戎衣。岁尽仍为客,春还尚未归。明年征骑返,歌舞及芳菲。
-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出自清代文学家袁枚的组诗作品《遣兴》二首。这两首诗作于公元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表现作者写诗的态度和见解。作品原文 遣兴 袁枚 其一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
-
出自元代商衟的《【南吕】一枝花_叹秀英》 叹秀英钗横金凤偏,鬓乱香云亸,早是身是名染沉疴。自想前缘,结下何因果?今生遭折磨,流落在娼门,一旦把躯点污。【梁州第七】生把俺殃及做顶老,为妓路刬地波波。忍耻
-
洞房花烛交颈鸳鸯双得意,夫妻恩爱和鸣凤鸾两多情!伸出爱的手,接往盈盈的祝福,让幸福绽放灿烂的花朵,迎向你们未来的日子...祝新婚愉快。 从此后,天更蓝,月更圆,你对未来有了更多期盼;从此后,笑有人陪,
-
成语发音: 「lí běn jiǎo mò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犹言舍本逐末。 成语出处: 《汉书·严安传》:“侈而无节,则不可赡,民离本而徼末矣。”
-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出自先秦屈原的《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出自宋代晏几道的《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参考翻译
-
成语发音: 「sān yán é h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犹三人成虎。 成语出处: 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
-
千载独步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千载独步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千载独步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成语发音: 「dà bù liú xī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示例: 听到叫他名,他大步流星地迈过去,把它牵上。(周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