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学知识

读诗词笔记五则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1:59:11阅读:932
  读诗词笔记五则

  顾农

  岑参还有细写娱乐的有趣诗


  提起盛唐大诗人岑参(715?-770),人们总是想到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边塞诗。然而一个作家的最强项并不就是他的全部,岑参还有不少有趣的作品,涉及唐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游戏和娱乐。这里举他的一首《敦煌太守后庭歌》为例。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

  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

  此中乐事亦已偏。

  此诗当作于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西行途中在敦煌稍作停留之时。

  那时敦煌是西北的交通枢纽,一个非常繁荣的城市。其时的太守很有政绩,深得当地父老爱戴。他对由首都来将去安西前线的青年诗人招待非常热情,安排酒会,且有美女出场作陪,大家一起玩藏钩射覆的游戏。岑参先前大约很少见到这样盛大的场面,颇为兴奋,诗中作了细致地描写。

  玩藏钩时将与会者分为两组(当时的术语谓之“曹”),一组将硬币指环金钩一类小玩意儿经过一番传递(“送钩”)以后藏在其中某一人的掌心中,然后大家握起拳头来,让对方一组的代表出来猜,是藏在谁的拳心中,从而分出胜负决定谁人饮酒。要猜得准是很不容易的,当然猜不出也无所谓,那就多喝一些酒吧;如果猜中了那就大为得意,请对方喝酒。射覆者主要靠观察对方一组每人的表情,更多的则是靠碰运气,也可能借此开些玩笑或传达某种情意。这样的游戏显然能够大大活跃酒会上的气氛,人数较多男女杂沓时尤其是如此。

  藏钩射覆来源很古,汉晋时代已颇流行,到唐朝则大行其道,新花样很多,气氛也更为热烈。晚唐李商隐有一首《无题》诗写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人拿热闹有趣动人心弦的藏钩射覆与冷清无聊的官场生涯做对比,更大写自己参与游戏时的心灵感应,深刻微妙,传诵甚广;而就描写的细致来说,远不如岑参这首《敦煌太守后庭歌》。

  反映真实心声的韩愈左迁诗

  古人以右为上,左为下,于是贬官也叫“左迁”。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写过一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这回被下放是因为他上了一道《谏迎佛骨表》。宪宗皇帝要去迎接佛骨,他却直截了当地表示反对。韩愈上此表在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八日,到正月十四日,他就被免去刑部侍郎一职(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蒙恩除潮州刺史”。宪宗本拟判他死刑,幸有人营救,说韩愈言论虽然极其荒谬,还是出于忠心,宜示宽容以开言路;于是宽大处理,把韩愈打发到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潮州去当地方官(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地厅级)。

  此诗首联两句开门见山,说对于自己的沉重打击来得非常迅猛。韩愈由首都长安到潮州去,要走几千里的路程。此时他已走到距长安一百七十多里的蓝田关,侄孙韩湘赶到这里来看望他,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的“秦岭”指终南山,首都在山北,蓝关在山南,所以用“云横”二字表明其间难以重返的阻隔;“家何在”则是说全家都被下放,已经尾随而来,不知现在已走到哪里。到第二年即元和十五年(820),韩愈得赦返京时写过一首《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遣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留题驿梁》,可知韩愈的家小在他本人上路后不久也上了路,12岁的小女儿韩挐死于途中的层峰驿,就地掩埋。

  尽管韩愈的处境艰难狼狈,他并没有屈服。诗中最有光辉的两句是颔联:“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这里他仍然坚持自己一贯的主张。韩愈一向排佛,反对佛教的过度膨胀,反对以国家的名义提倡佛教。韩愈关心和考虑的是国家的长治久安,谏迎佛骨乃是“为圣朝除弊政”,有些话非说不可,哪怕会因此丢了身家性命!

  到元和十四年(819)四月二十五日,韩愈终于走到了潮州治所,按惯例上过一封《潮州刺史谢上表》,其中有云:“臣以狂妄憨愚,不识礼度,上表陈佛骨,言涉不敬,正名定罪,万死犹轻……既免刑诛,又获禄食,圣恩弘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态度与他在此诗中所宣示的大异其趣。但那是写给皇帝看的官样文章,其中固然可能有真心的认罪,更可能是高压下的违心之论。他要苟全性命,不得不尔;而秘不示人或仅给少数亲近者一阅的诗篇包含了更多真实心声。要了解韩愈的内心世界,还是他的这些诗更加重要而且可信。

  《菩萨蛮》里的电影镜头

  曾有一位青年朋友跟我说,词比诗难读,字都认得,句子也懂,但有些句子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于是整首词就不知所云,或者模模糊糊,只觉得意境很美。我让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晚唐大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来:

  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前两句好懂,无非是闺中陈设,相当华丽高级。以下便不知怎么回事,“江上”二句很美,但与闺中人似乎无关,词的前后文不大连得起来。

  我对他说,读词要进入境界,多加想象,而且心要细一点。这首温词得注意第二句中的“梦”字,女主人公睡在鸳鸯被里大做美梦,以下六句大约都是她的梦境。这样词句就联起来了。第三句以下所写的,应当是一个春秋佳日的夜晚,江上残月,柳色如烟,一个女子这时跑到这地方来,恐怕是跟情人约会。那一天她穿一件藕丝色的衣服,头上戴着“人胜”(人形首饰,唐代时髦的东西),打扮得特别漂亮。哪一天自己穿什么衣服,怎么打扮的,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记住,也用不着记住的,但特别有意义的日子那就不同。看来,词里的那一天是她特别精心策划过的。最后两句仍在江上,她又深情地回忆起那一天自己的兴奋和陶醉:满头“香红”的鲜花把两鬓分开,玉钗随着江风的吹拂而摇动,一个多么美好的夜晚啊。不错,词中始终没有出现她的情人,但我想其人的存在是不言而喻的。否则她一个人到这里来干什么?又何必打扮得如此靓丽?又为什么如此念念不忘?

  所以,这首词的写法颇近于连续来两个电影镜头,前一个对准富丽温馨的闺房,后一个拉到明媚清新充满生气的江上。两个镜头无言地连接在一起,就把女主人公内心的秘密完全发露无余了。这种办法,现代电影中谓之“蒙太奇”;其实,中国古诗中早已有所运用,甚至已经相当圆熟了。

  这种类乎电影的表现手法,不但唐五代词中有之,更早的作品里也有。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其中就有不少这样的镜头。诗中形容焦母之怒,只用“捶床”二字(“捶床便大怒”);而形容刘母之惊,则用“大拊掌”三字(“阿母大拊掌”),各来一个特写镜头,两位老太太的性格神态就表现得鲜明如画了。当兰芝离开焦府回娘家时,仲卿骑马相送,此是生离死别,大有文章可做的所在,而作者仅用了十个字“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情韵俱足。其定格画面,如果用作电影海报广告画,我想效果大约也不错。这些处理,很有点像电影镜头的剪接切换,能大大增强艺术感染力。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长诗,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菩萨蛮》只是小令,难以充分展开,所以只能有那么两个镜头,点到即止,尤为高妙。

TAG标签: 诗词

猜你喜欢
  • 黄庭坚《写真自赞五首》全诗赏析

    或问鲁直似不似,似与不似,是何等语。前乎鲁直,若甲若乙,不可胜纪。後乎鲁直,若甲若乙,不可胜纪。此一时也,则鲁直而已矣。一以我为牛,予因以渡河而彻源底。一以我为马,予因以日千里计。鲁直之在万化,何翅太

  • 卢挚《最高楼 智郎中席上即一并序。予谢病北归,》全诗赏析

    辖龙川李公、鄂牧安侯思诚索诗,为赋最高楼兼贻仲廉郎中长沙客,宁食武昌鱼。未觉故人疏。归舟唤醒乡关梦,宾筵容揽使君须。听民谣,今五绔,昔无绔。待留与,南州谈盛事。更恰好、南楼逢老子。明月夜,古来无。江头

  •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赏析: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作者简介: 陈子昂(约659~

  • 民间关于立秋的谚语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

    民间流传关于立秋的谚语有很多,有关于立秋季节的谚语,还有关于立秋养生的谚语等等,以下是小编整理出来民间关于立秋的谚语,供大家欣赏。 立秋的谚语 1、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2、六月底,七月头,

  • 《醉花阴》李清照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

  • 中国古代著名的“五大艳后”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还有“五大艳后”。 古典“四大美女”,尽管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客观地说,其真实性需要大打折扣。她们身上承载的应该是一种人文负荷,

  • 亲王贝勒也是慈禧的情人

    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五十年,其间发生的许多大事可谓路人皆知,慈禧在人们的印象中大概就是一个掌控生杀予夺大权的清朝末代的最高统治者。但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慈禧也有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与平常人一样的喜怒

  •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赏析: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为作者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

  • 杜甫《赠花卿》赏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 花心柳眼,郎似游丝常惹绊:柳永《减字木兰花》赏析

    《减字木兰花》 年代:宋作者:柳永 花心柳眼。郎似游丝常惹绊。慵困谁怜。绣线金针不喜穿。 深房密宴。争向好天多聚散。绿锁窗前。几日春愁废管弦。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文学知识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风云人物
  • 国学资讯
  • 儒家
  • 道家
  • 墨家
  • 法家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