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俱寂
万籁俱寂
核心提示: 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万籁俱寂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万籁俱寂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成语名字: 万籁俱寂 成语发音: wàn lài jù jì 成语解释: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种种声响。 成语出处: 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成语繁体: 萬籟俱寂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安静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籁,不能读作“lǎn”。 近义词: 万籁无声  鸦雀无声  查看更多万籁俱寂的近义词>> 反义词: 人声鼎沸  沸沸扬扬  查看更多万籁俱寂的反义词>> 成语例句: 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邹韬奋《我的母亲》)-
《汉魏六朝散文·刘义庆·山涛与嵇康、阮籍》原文鉴赏 山公与嵇、阮一面1,契若金兰2。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
-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出自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
出自唐代鲍溶的《岐路》 北风送微寒,徒侣勤远征。忧人席不暖,残月马上明。飘飘岐路间,长见日初生。重嶂晓色浅,疏猿寒啼清。人间多岐路,常恐终身行。回见四方人,车轮无留声。空谷亦堪隐,下田非懒耕。古人有遗
-
出自元代汤舜民的《【双调】对玉环带清江引 四景题诗》 郎上孤舟,片帆无计留。妾倚危楼,寸心无限愁。红雨打船头,苍烟迷渡口。 眼底阳关,今宵何处宿?梦里阳台,此情何日休?这番相思直恁陡,名利相迤逗。 未
-
在长达五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里,中华大地上先后出现了几个大一统的王朝,如秦、汉、唐、元、明,清等,其中西汉首次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唐朝更是把突厥的故土收为己有,元朝则拥有着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领土,但如果说
-
幽恨诗 安邑坊女 卜得上峡日,秋江风浪多。 巴陵一夜雨,肠断木兰歌。 注释: ①巴陵:今湖南岳阳。 ②木兰歌:南朝乐府歌,本写女子替父从军,此处活用其意。
-
出自唐代费冠卿的《不赴拾遗召》 君亲同是先王道,何如骨肉一处老。也知臣子合佐时,自古荣华谁可保。
-
《说苑·奉使》节选陆贾的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
-
庄子·外篇·山木【原文】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 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 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
-
出自唐代杨乘的《吴中书事》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