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七贤画序》原文翻译
原文:
某不幸,少孤。先人为绵州军事推官时,某始生。生四岁,而先人捐馆。某为儿童时,先妣尝谓某曰:“吾归汝家时,极贫,汝父为吏至廉,又于物无所嗜,惟喜兵客,不计其家有无以具酒食。在绵州三年,他人皆多买蜀物以归,汝你不营一物,而俸禄待宾客,亦无余已。罢官,有绢一匹,画为《七贤图》六幅,此七君子,吾所爱也。此外无蜀物。”后先人调泰州军事判官,卒于任比某十许岁时,家益贫,每岁时,设席祭祀,则张此图于壁,先妣必指某曰:“吾家故物也。”
后三十余年,图亦故,某忝立朝,惧其久而益朽损,遂取《七贤》,命工装轴之,更可传百余年,以为欧阳氏旧物,且使子孙不忘先世之 清风,而示吾先君所好尚。又以见吾母少寡而子幼,能克成其家,不失旧物。盖自先君有事后二十年,某始及第。今又二十三年 矣。事迹如此,始为作赞并序。
译文:
我不幸,小时候就死了父亲。先父在绵州做军事推官的时候,我才出生。长到四岁,先父就去世了。我做孩子时,先母曾对我说:我嫁到你们欧阳家时,很穷。你父亲做官特别廉洁,又对一切事物均无嗜好,只喜欢交接宾客,从不考虑自己家中有无备酒饭的钱财。
在绵州任职三年,别人都买了许多蜀地的物产带回故乡,你父亲却不营购一件物品,而把薪俸用在接待宾客上,也就没有剩余钱财了。任满离职时,只有丝绢一 匹,用它画成了《七贤图》六幅,这七位君子,是我所敬重的。除此以外,就没有别的蜀地物产了。后来先父调泰州任军事判官,在任期内逝世了。
到我十多岁时,家里更穷了。每年四季设席祭祀祖宗时,就把这《七贤图》挂在墙壁上,先母必定指着它对我说:“这是我们家珍藏的惟一旧物啊!”
过了三十余年,这图画破旧了,色彩也暗淡了。这时我也算已跻身朝堂,担心这图画日子久了,会更加陈旧腐坏,于是就取出这《七贤图》,叫画工把它装裱成画 轴,这样便可再保存百余年,把它作为欧阳氏的纪念品,且使子孙不忘先祖的清廉风尚,并显示我先父好客尚义的美德。同时还可作为我母亲年轻居孀,儿子年幼, 却能担负起持家治业的重担,不损弃先父遗物的见证。大概自先父去世后二十年,我才科举中试。又过了二十三年,事情的经过大约是这样的,我才给它作赞并加序言。
-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
-
蝶恋花 米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 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一海市,翱戴三山,顷刻随轮至。 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
“洛阳纸贵”这句成语,按约定俗成的见解,是用于赞誉他人文章之佳、流传之广,语见《晋书·文苑传》,典由左思作《三都赋》引出。据传晋代左思花了十年工夫,遍访吴、蜀、魏三都,搜罗事迹、披
-
陌上濛濛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 作品赏析【注释】:
-
新筍渐盈尺,新梢已铺瓦。燕雀忽相惊,深沈似隆夏。
-
沁园春 陆游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散落如云。又岂料如今
-
戊戌秋九月[2],余归自塞上,宿石槽[3].逆旅小子形苦羸[4],敞布单衣[5],不袜不履,而主人挞击之甚猛,泣甚悲。叩之东西家,曰“是其兄之孤也[6]。有田一区,畜产什器粗具[7],恐孺子长而与之分
-
《旧唐书·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
-
愁结乱如麻,长天照落霞。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左尉才何屈,东关望渐赊。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
-
鄂尔泰曾说:“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若小事不糊涂,则大事必至糊涂矣。” 雍正帝最宠信三个封疆大臣,就是田文镜、李卫和鄂尔泰。其中鄂尔泰还选拔到北京,出任首辅,首席军机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