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歌一曲月如霜:高适诗《听张立本女吟》全文翻译赏析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
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
清歌一曲月如霜。
高适诗鉴赏
传说唐代有个草场官张立本,其女忽为后园高姓古坟中的狐妖所魅,自称高侍郎,遂吟成此诗(《全唐诗》卷八六七)。
诗的内容似无深义,却创造了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暗蓝色的天空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幽篁依阶低吟。清朗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晚,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在这首诗里,景色全由人物情态写出,而人物意趣又借几笔极简炼的景物素描得到深化。“危冠广袖楚宫妆”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贵族女装,这身典雅的妆束令人联想到少女亭亭玉立的风姿;从“独步”可见庭院的空寂幽静和她清高孤傲的雅趣,而“闲庭”又表现出少女漫步吟哦的悠然神情。“逐夜凉”则借其纳凉的闲逸烘托秋爽宜人的夜色。夜静启开了少女的慧心,秋诱语发了少女的诗思。她情不自禁地从发髻上拔下玉钗,敲着阶沿下的修竹,打着拍子,朗声吟诵起来。以钗击节大约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诗中的少女,孤芳自赏,不求知音,信手击竹,对月自吟,那种心声和天籁的自然合拍似更觉美妙动听。
诗题为“听张立本女吟”,因此“清歌一曲”实是吟诗一首。古诗本来能吟能唱,可见少女的长吟听来必如清朗的歌声般婉转悦耳。前三句不写月色,直到一曲吟罢,方点出“月如霜”三字,不但使诗的意境大大开拓,也渲染了少女吟诗的音乐效果。诗人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使“霜”字与“夜凉”相应,并由此表现出少女吟咏完毕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在结尾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留下了无穷的余韵。
这首诗写女子而洗尽脂粉香艳气息,更显超脱凡俗,天然淡雅,在盛唐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题菊花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 菊花在飒飒西风中栽满园中,花蕊寒香味冷得蝴蝶也不敢来,将来我要是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
-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释: 凤城:京城 诗意: 花飞卉谢,叶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
-
寄欧阳舍人书 作者:曾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①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作者:韩愈年代: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处唐bull;杜甫《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一、 语义说明:形容笔力遒劲。 使用类别:用在「笔力强劲」的表述上。 入木三分造句:01看他挥毫力透纸背,真可谓入木三分。 02这幅书法作品笔力入木三分,十分精采。 03练书法没下几年苦功,笔力那能入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品赏析【注释】: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②芳菲:盛开的花,
-
杨维岳,字五奠,一字伯峻,庐州巢县人也[1]。生而孝谨[2],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3]。一日往谒[4],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5],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
-
谚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是在语言的民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形式相对固定的一种俗语。谚语故事可以对一种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做出解释,并表达一定的情感、理智,它是人民群众积累和生活经验在语言中的体现。能让小朋友在轻
-
宁国府上房内联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诗词鉴赏】 第五回写荣宁二府女眷赏梅,并举行家宴。宝玉席间困倦,想睡中觉,被秦可卿领到上房,见房内挂着一幅《燃藜图》,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