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全诗赏析
怅别三河边,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化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震撼人心。借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 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诗之三十五)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施绍文)
-
民俗专家表示,在我国,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民间至今流行着“贴秋膘”“啃秋”等习俗。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非常重
-
放鹤亭记 苏轼 原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
上学的时候,一直觉得文言文很是让人头疼,还没品出个味道老师那边背诵的任务便已下达,于是摇头晃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背了再说,考试的时候再各种实词虚词语法分析,好感度确实不剩多少。直到再无任何功利目的后,才
-
春游 赵秉文 无数飞花送小舟, 蜻蜓款立钓丝头。 一溪春水关何事, 皱作风前万叠愁。 【注释】 ⑴飞花:落花。 ⑵款立:款款而立,即从容地站着;钓丝
-
中国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在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 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后人
-
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
语义说明:比喻贪得无厌。 使用类别:用在「贪心不足」的表述上。 得寸进尺造句:01这种得寸进尺的人,不必对他客气! 02你得了好处就要知足,别再得寸进尺了。 03他这种人就是你对他好,他就会寸进尺。
-
冻结南云,寒风朔吹。纷纷六出飞花坠。海仙翦水看施工,仙人种玉来呈瑞。梅萼清香,竹梢点地。画栏倚湿湖山翠。先生方喜就烹茶,销金
-
九婴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凶兽之一。出自《淮南子·本经训》。它是水火之怪,能喷水吐火,其叫声如婴儿啼哭,有九头,故称九婴。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射杀于北狄凶水之中。九婴是九头怪兽、怪蛇之属,
-
《神仙传》,十卷。东晋道士葛洪撰。葛洪自谓在《抱朴子内篇》撰成之后,因弟子滕升问古仙之有无,乃作此书。书前自序云:“昔秦大夫阮仓所记有数百人,刘向所撰(按指《列仙传》——引者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