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注释
(1)诗题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2)“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指天空。
(3)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平地,只剩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4)“欲济”二句:是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5)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仍是表示作者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1]
译文
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乎与四岸齐平,无崖无端,似将万里长天包容。
水气蒸蒸,笼罩了这古老的大泽云梦;波光粼粼,雄浑的气势撼动了岳阳古城。
我想要涉河跋水,却没有舟帆载乘;若要闲居端坐,对不起这盛世清明。
只好坐下来观看那些垂钓之人,空怀着实现理想的激情。
赏析: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山水诗的另类题材的佳作。全诗“体物写志”,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该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
作者用“蒸”和“撼”二字来描述洞庭湖的声势,可见当时八月洞庭的景色是多么令作者心情浩然。
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让人联想到仿似有巨澜涌动。
单单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来围绕此二字来形容洞庭湖,气势磅礴,波澜万丈,似有令人心神旷怡,又让人心胸激荡。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
南乡子 欧阳炯 岸远沙平, 日斜归路晚霞明。 孔雀自怜金翠尾。 临水, 认得行人惊不起。 【简析】 沿着蜿蜒的河岸,踏着平软的沙滩,行人正走在归路上
-
呜呼!语称君子知命。所谓命,其果可知乎?贵贱穷亨,用舍进退,得失成败,其有幸有不幸,或当然而不然,而皆不知其所以然者,则推之于天,曰有命。夫君子所谓知命者,知此而已。盖小人知在我,故常无所不为;君子知
-
承宫樵薪苦学 原文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
-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 百岁光阴一梦蝶①,重回首往事堪嗟。昨日春到,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火②。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③,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④。纵荒坟横断
-
华夏共祖少昊简介本名:少昊别称:玄嚣字号:金天氏所处时代:上古时代民族族群:华夏族、东夷族出生地:穷桑出生时间:上古去世时间:上古主要成就:发展繁荣了华夏早期
-
六桥如画,看地雄两浙,人骄三楚。谁隔荷花,听水调、兰棹采莲船去。鹤舞盘云,虹消歇雨,一缕南山雾。冷香凝绿,嫩凉生满庭宇。犹记醉客吹箫,自苏郎去后,别情无数。明月天坛尘世远,青鸟替人传语。玉解连环,书裁
-
越南阮攸《桂林瞿阁部》诗注 邓小军 桂林瞿阁部 [越南]阮攸 中原大势已颓唐,竭力孤城控一方。 终日死中心不动,千秋地下发犹长。 残明庙社多秋草,全越山河尽夕阳
-
一盘散沙造句十则
-
“过犹不及”,出自《论语·先进》,简言之,即做事超过或不够,都是不合适的。“过犹不及”的处世之道,就在于讲究一个“度”字,它不仅渗透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在于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