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田园乐·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赏析:
它描绘的是前景。“山下”,不是指近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由于山下有“远村”作伴。可见,“远村”暗示出远山。且此山与“天边”作邻,就更可见其远了。从烘托的空气来看,毫无城市喧嚣富贵的表象,只要稀稀落落的村庄。诗人虽没有正面体现人物的活动,但从“孤烟”一词的点化中,却烘托出人。由此可见人迹十分稀疏。尤其是“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凄凉孤寂了。在这里,诗人所绘的乃是北方的远山,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在画面上,颜色淡漠。至多,能够领悟到那远处的孤烟尚带一缕淡灰,那天边高原似有一层淡黄。在此喧嚣的天地中,有颜回、陶潜那样的雅兴,多么安适清闲、无拘无束。假使没有淡到极至的涵养,则不能臻此妙境。如果说前两句是重在描绘减弱的表象的话,那么后两句是重在抒情减弱的情感。而减弱的景情,又是互相融合、彼此浸透的。
减弱含有闲、静、淡、远等特色。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是如此。“山下孤烟远村”就呈现了远字,全诗闲、静、淡、远,为减弱之绝唱。其他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涧户寂无人,纷繁开且落”(《辛夷坞》),别离展示了闲、落、静、空、寂、无、落等减弱的表象。这些,都显示出王维诗的减弱的意境。
“山下孤烟远村”,洗去人世的纷争,没有外界的搅扰,只要大天然的安静。诗人纵情地消受着、赏识着、沉醉着,投入到大天然的怀有之中,与大天然融为一体。诗人笔下的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息,回旋着诗人的声响,震荡着诗人的魂灵。因而,大天然被品格化了。王维笔下的大天然,反映了王维减弱的心境。诗人将个人融化在大天然中。这种融化,意味着减弱。诗人不是超然物外,而是融于物中。诗人所寻求的,正是这种忘我、无我、有我的空灵境地。这种赋予大天然以诗人的品格的表象,这种变粗朴的天然为人化的天然的做法,就是王维酷爱人生的体现。可见,王维的减弱,不是象某些人所说的没有人世烟火味。仅仅这种人世烟火味,而是断断续续,若隐若现,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颜色上,它不必浓墨,不务华艳,而寻求萧疏清淡。在运笔上,既非精摹细琢,又非粗线勾勒,而是点点染染,意到笔随。在情味上,不作惊人语,不崇尚夸饰,不豪情满怀,也不执著于实际,不留心日子的纷争,不关心人事的纠葛,不激动,不沉痛,而是明哲保身,孤身静处,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吟咏风月,一直保持着心里的平和与恬淡。“山下孤烟远村”这首诗,就是诗人减弱心境的描写。
-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作品赏析【注释】:
-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全国上下群情激愤,反抗侵略、保国救亡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涨,而呼声最强烈的,要数康有为和他发起的“公车上书”。 公元1895年,春夏之交的京城风沙四起,吹得人
-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译文: 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
-
汉字简介: 汉字,记录汉语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文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
提到郭靖,相信大家都不会对此人感到陌生的。郭靖是武侠大师金庸先生所著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男主角,他生性单纯,重情重义、忠君爱国,具备中国人最认可的侠义精神,而且也是一位令人敬仰钦佩的大侠。这是
-
殿前欢 贯云石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 《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贯云石:1286-1324,原
-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唐朝是一个妇德严重失范、女性不守贞节的自由时代,皇室乱伦、公主再嫁、庶民离婚、情人私奔的故事不胜枚举,“脏唐”的评价更是有力佐证,说唐代的女人也守贞操、讲妇德可能会有
-
嵇康,字叔夜,世人又称嵇中散(曾在曹魏当权时官至中散大夫),曹操的曾孙女婿。谯国铚县(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书画家,有名的美男子,铁匠出生。 铚县,秦置。春秋时期,
-
背壁青灯劝读书,窥窗素月唤看渠。向来诸老端何似,未必千年便不如。春後春前双雪鬓,江南江北一茅庐。只愁夜饮无供给,小雨新肥半圃蔬。
-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