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题杭州孤山寺》张祜诗全文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2:08:04阅读:62
  《题杭州孤山寺》

  唐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作者介绍: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诗歌赏析:

  楼台高耸在陡峭的小山上(岑:小而陡峭的山),一条小径通到湖心中央。不下雨山色也经常湿润,没有云水面也是一片暗蓝。断桥上的苔藓斑驳成文(涩:指涩浪,原指墙基上的石头垒成花纹,这里仅取花纹的意思),幽静的院落里积满了落花。还在回想着西窗望月时的情景,玉皇山北的林中又传来了悠扬的钟声。

  孤山寺简介:

  孤山寺是杭州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属于西湖十景之一。   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

  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

TAG标签: 杭州 孤山寺 张祜

猜你喜欢
  • 造字圣人仓颉,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有重瞳的只八个人:仓颌重耳、虞舜、项羽、吕光、高洋、鱼俱罗、李煜。仓颉是黄帝时代的造字圣人;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三皇五帝之

  • 《金瓶梅》作者王寀的历史资料

    作者王寀的历史资料 李洪政林子斋 一、《徐州志》中有王寀的历史资料 通过第六章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王寀是《金瓶梅》作者,该到哪里才能找到王寀的历史资料呢?《金瓶梅》采用托名清河实写

  • 画网巾先生传(清)戴名世

    顺治二年,既写江东南,而明唐王即皇帝位于福州(1)。其泉国公郑芝龙(2),阴受大清督师满盈承畴(3)旨,弃关撤守备,七闽(4)皆没,而新令薙发更衣冠,不从者死。于是民以违令者不可胜数,而画网巾先生事尤

  • 《辽史·顺宗传》原文及翻译

    《辽史·顺宗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顺宗,名浚,小字耶鲁斡,道宗长子,母宣懿皇后萧氏。幼而能言,好学知书。道宗尝曰:“此子聪慧,殆天授欤1 六岁,封梁王。明年,

  •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

  • 张先《蝶恋花》全诗赏析

    移得绿杨栽後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作品赏析【注释】:此词将旷怨之情融入柳寄离情的境界中来表现

  • 与刘大山书(清)戴名世

    去年春正月,渡江访足下,留信宿[1],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皆有奇气。足下固不自信,而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矩矱[2],因从问其波澜意度所以然者[3]。仆回秦淮,将欲检箧中文字[4],悉致之足下,

  • 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赏析: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文解释】 新搬的家虽然接

  • 山坡羊·寓兴·乔吉

    山坡羊·寓兴 乔吉 鹏抟九万,腰缠十万。 扬州鹤背骑来惯。 事间关,景阑珊。 黄金不富英雄汉。 一片世情天地间。 白,也是眼;青,也是眼。 乔

  • 陈子昂《燕昭王》全诗赏析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作品赏析【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