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诗词帮发表于:2023-05-31 09:24:05阅读:28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十则

春秋战国

标签: 初中文言文  对话 哲理 学习

  《论语十则》译文及注释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士:有抱负的人。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论语十则》逐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学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正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学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论语十则》古今异义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4)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5)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6)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7)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8)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论语十则》“乐”的解释

  不亦乐乎的“乐”不应该读yuè,而应该读l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例:音乐)、lè(例:快乐)外,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 ,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è。(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è。(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ào。

  《论语十则》词类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论语十则》一词多义

  1. 知:

  (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2)明白(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通“智”,智慧)。

  (4)领悟(温故而知新)

  2.而:

  (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

  (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4)递进连词。

  (5)修饰连词。

  (6)因果连词。

  3、之:

  (1)代词。

  (2)助词。

  (3)语气词。

  4、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③谓为信然:确实。

  ④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5、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

  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6、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

  ②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7、故:①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意。

  ③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所以,因此。

  ④ 既克,公问其故。 故:原因,缘故。

  《论语十则》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的古字,愉悦,高兴。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诲女知之乎 :“女 ”通:“汝”,你。

  词类活用

  (1)学而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论语十则》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

  2、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

  3、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 

  《论语十则》所涉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TAG标签:

猜你喜欢
  • 武士日曳柴,飞将兢执馘。

    出自唐代杨收的《嘲吴人观者》 尔幸无羸角,何用触吾藩。若是升堂者,还应自得门。

  • 你来者何人?某乃唐将马三宝是也

    你来者何人?某乃唐将马三宝是也 出自元代郑光祖的《杂剧·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楔子(冲末扮刘文静引卒子上,云)昼夜忧心辅国朝,开基创业建功劳。太平时序风光盛,腰挂金鱼着锦袍。小官刘文静是也。自从随

  • 还乡兼作使,到日倍荣亲。

    出自唐代许棠的《送金吾侍御奉使日东》 还乡兼作使,到日倍荣亲。向化虽多国,如公有几人。孤山无返照,积水合苍旻.膝下知难住,金章已系身。

  • 浦净渔舟远,花飞樵路香。

    出自唐代韦述的《春日山庄》 初岁开韶月,田家喜载阳。晚晴摇水态,迟景荡山光。浦净渔舟远,花飞樵路香。自然成野趣,都使俗情忘。

  • 伤弓之鸟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shāng gōng zhī niǎ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成语出处: 《晋书

  • 金盏大如船。

    出自宋代舒亶的《菩萨蛮》 樽前休话人生事。人生只合樽前醉。金盏大如船。江城风雪天。绮窗灯自语。一夜芭蕉雨。玉漏为谁长。枕衾残酒香。

  • 红丝毳落眠汀处,白雪花成蹙浪时。

    出自唐代崔珏的《和友人鸳鸯之什》 翠鬣红衣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共飞。映雾乍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寂寂春塘烟晚时,两心和影共依依。溪头日

  • 应天长(自颍上县欲还吴作)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鲈脍莼羹,万里水天相续。扁舟凌浩渺,寄一叶、暮涛吞沃。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 来往未应足。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陶写中年,何待更须丝竹。鸱夷千古意,算入手、

  •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全诗意思及赏析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出自明代著名才子文徵明的儿子文嘉所作《今日歌》。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作品原文 今日歌 文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

  •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出自先秦屈原的《九章》 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竭忠诚而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忘儇媚以背众兮,待明君其知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