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3-04-25 22:01:03阅读:252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蚕妇

宋朝 张俞

分类标签: 古诗三百首  妇女 同情 劳动 忧愤

  《蚕妇》译文

  昨天我进城去卖丝,回来时泪水湿透了手巾。

  为什么这么伤心?我看到了浑身穿绫罗、着绸缎的富人,他们竟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

  《蚕妇》注释

  蚕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市: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遍身:全身上下。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蚕妇》赏析

  这首诗是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蚕妇》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此诗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诗人在此时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

TAG标签:

猜你喜欢
  • 下笔成章

    下笔成章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下笔成章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下笔成章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

  • 当时不得仙桃力,寻作浮尘飘陇头。

    出自唐代嵩岳诸仙的《嫁女诗》 劝君酒,为君悲且吟。自从频见市朝改,无复瑶池宴乐心。奉君酒,休叹市朝非。早知无复瑶池兴,悔驾骅骝草草归。八马回乘汗漫风,犹思往事憩昭宫。宴移玄圃情方洽,乐奏钧天曲未终。斜

  • 麒麟冢衣冠坎坷,凤凰城人物蹉跎。

    出自元代周浩的《【双调】蟾宫曲_题《录鬼簿》》 题《录鬼簿》想贞元朝无多,满目江山,日月如梭。上苑繁华,西湖富贵,总付高歌。麒麟冢衣冠坎坷,凤凰城人物蹉跎。生待如何?纸上清名,万古难磨。

  • 聚星堂雪(苏轼)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聚星堂雪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苏轼 jù xīng táng xuě 聚星堂雪chuāng qián àn xiǎng míng kū yè,lóng gōng shì shǒu chū

  • 我识字,我与他写

    我识字,我与他写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风雨像生货郎旦》 第一折(外旦扮张玉娥上,云)妾身长安京兆府人氏,唤做张玉娥,是个上厅行首。如今我这在城有个员外李彦和,与我作伴,他要娶我。怎奈我身边又有

  • 詠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出自魏晋陆机的《文赋》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

  •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全诗意思及赏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作品《登楼》,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

  • 渔唱不知何处,多应只在芦花。

    出自宋代闾丘次杲的《朝中措》 横江一抹是平沙。沙上几千家。得到人家尽处,依然水接天涯。危栏送目,翩翩去鹢,点点归鸦。渔唱不知何处,多应只在芦花。

  • 惊涛骇浪造句十则

    一、 语义说明:猛烈的风浪。 使用类别:用在「强风巨浪」的表述上。 惊涛骇浪造句:01游艇在惊涛骇浪中剧烈摇晃,乘客饱受惊吓。 02台风来袭,海边尽是惊涛骇浪,游客千万不可靠近! 03这艘小船剎那间被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