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分类标签: 小学古诗 古诗三百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西湖 写景 早教 优美《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二
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
《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细雨迷蒙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亦:也。
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当然无可非议。但,我们知道,历史上还有不少女子,其美与西施相比,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可苏轼为什么偏偏要选西施来比西湖呢?我想是不是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施的家乡在浙江,而且离西湖不远;二是西施和西湖,都有个“西”字,这真是个天作之合。至于称西施为西子,恐怕不仅是为了尊重,还与平仄有关系(第三句最后一个字要求仄声字,而“施”是平声字)。现在,西湖也叫西子湖,就是源于苏轼这首诗。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饮湖上初晴后雨》创作背景
苏轼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
出自先秦佚名的《楚狂接舆歌》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来也不可待。 往事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 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 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 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 莫之知载。 祸重乎地。 莫之知避。
-
这是李白写给元丹丘的一首送别诗。《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作《凤吹笙曲》。《全唐诗》题下注云:“一作《凤笙篇送别》”。王琦注云:“此诗是送一道流应诏入京之作。所谓‘仙人十五爱吹笙’,正实指其人,非泛用
-
日转千街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日转千街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日转千街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元代贾仲明的《杂剧·吕洞宾桃柳升仙梦》 第一折(冲末扮南极星引群仙、青衣童子上,云)太极之初不记年,瑶池紫府会群仙。阴阳造化乾坤大,静中别有一壶天。吾乃南极老人长眉仙是也。居南极之位,东华之上,西
-
《史太师病愈未果走贺诞辰伊迩作古诗三首寄之 其一》翻译_赏析_作者刘应时
真隐出人间,了此一大事。尧舜既授受,边障息烽燧。袖手辞钧衡,澹然不色喜。高卧北山云,戏掬西湖水。
-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出自唐代李白的《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
冰雪聪明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冰雪聪明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冰雪聪明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养竹记的文言文翻译 养竹记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养竹记的文言文翻译,快一起来看看吧! 养竹记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
-
宋-陆游驿外清江十里秋,雁声初到荻花洲。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形式: 七言绝句押[尤]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9386)首陆游(宋)成就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
-
一、 语义说明:美味的食物人人爱吃。 使用类别:用在「广受欢迎」的表述上。 脍炙人口造句:01桌上摆满了脍炙人口的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02这家的小笼汤包脍炙人口,许多人慕名而来,天天高朋满座。 二、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于是见公输盘。”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