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全诗意思及赏析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出自唐代诗人沈佺期作品《杂诗》。这是一首反战诗,是沈佺期的传世名作。这首诗极写闺中少妇与塞上征人的两地相忆,通过写闺中怨情揭露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关切和同情。起句先说卫戌黄龙冈边土,年年不休。接着写一对情人各自东西,同披月光:闺中营中,清辉共照,柔情相忆,彼此黯然伤神。共同的愿望是有个名将能率领军队,一举破敌,结束战争,使天下亲人团聚。全诗抒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绪。
作品原文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作品注释
①闻道:听说。黄龙戍(shù):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为唐时边防要地,常戎兵于此。频年:连年。解兵:罢兵,撤兵。
②今春:今年,实指年年,与“频年”照应。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昨夜:实指夜夜。
③将:率领。 旗鼓:旗和鼓,军中表示号令之务。这里指代军队。 龙城:匈奴祭天之处,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作品翻译
早就听说黄龙城有战争,连续多年不见双方撤兵。
可怜闺中寂寞独自看月,她们思念之心长在汉营。
今晚上少妇的相思情意,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
何时高举战旗擂鼓进军,但愿一鼓作气取龙城。
作品解读
这首反战诗,是沈佺期的传世名作。诗通过写闺中怨情揭露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关切和同情。此诗构思奇巧,尤其是中间写闺中少妇和征人相互思念的两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以月为媒介写每当月夜,两地亲人都相互怀念,共看明月遥寄相思之情。“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在战争年代,千千万万亲人分离,都是日思梦想。末句突出表达了征夫和思妇的心愿: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使人民过上和平、宁静的生活。
作品鉴赏
这是沈佺期的传世名作之一。诗人类似“无题”的《杂诗》共有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这一首诗除了怨恨“频年不解兵”外,还希望有良将早日结束战事,是思想上较为积极的一首,艺术上也颇具特色。
首联叙事,交代背景:黄龙戍一带,常年战事不断,至今没有止息。一种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颔联抒情,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宫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到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
抒写至此,诗人意犹未尽,颈联又以含蓄有致的笔法进一步补足诗意。“春”而又“今”,“夜”而又“昨”,分别写出少妇“意”和良人“情”,其妙无比。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无过于春,而今春的大好光阴虚度,少妇怎不倍觉惆怅!万籁无声的长夜最为牵愁惹恨,那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仿佛此刻仍在征夫面前浮现。“今春意”与“昨夜情”互文对举,共同形容“少妇”与“良人”。联系前面的“频年”、“长在”,可知所谓“今春”、“昨夜”只是举例式的写法。在“频年不解兵”的年代里,长期分离的夫妇又何止千千万万,他们是春春如此思念,夜夜这般伤怀啊!
这一联说闺中少妇和营中良人的相思。双方的离情别意之中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这就是末联所写的:“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将”是带领的意思。古代军队以旗鼓为号令,这里的“旗鼓”指代军队。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人民安居乐业。这里写透夫妇别离的痛苦以后,自然生出的一层意思,揭示出诗的主旨,感慨深沉。
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特别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翻出新意,更为前人所未道。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从文气上看,一二联都是十字句,自然浑成,一气贯通,语势较和缓;第三联是对偶工巧的两个短句,有如急管繁弦,显得气势促迫;末联采用散行的句子,文气重新变得和缓起来。全诗以问句作结,越发显得言短意长,含蕴不尽。
作者简介
沈佺期(656?—714 ),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 ,高宗上元二年(675)举进士,为协律郎,后历任通事舍人 、给事中、考功郎 。流放归,为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后升任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是继“四杰”之后的著名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被誉为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沈佺期是高宗和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以写应制诗而闻名的。他的《龙池篇》极负盛名,为玄宗享龙池乐章之三。但这些应制诗多为歌颂皇帝点缀升平之作。神龙初(705),在一次宫廷政变中,张易之兄弟被杀,沈佺期被牵连流放州崇山(今广西崇左县),后又迁台州录事参军。郑振铎先生曾评说:“沈宋之诗,至流徙后而尤工。佺期在州诸作,象《三日独坐州思忆游》、《州廨宅移住山间水亭》、《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诸篇,皆出之以五言排律,而于沉痛郁结之中,不失其流丽疏放之体。《答魑魅》一篇,长至十二韵以上,尤为当时罕有之作。”
-
楼殿无人春画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出自宋代谢克家的《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参考赏析鉴赏这首词是怀念宋徽宗的,最早见于宋石茂良所著
-
出自唐代翁承赞的《访建阳马驿僧亚齐》 萧萧风雨建阳溪,溪畔维舟访亚齐。一轴新诗剑潭北,十年旧识华山西。吟魂惜向江村老,空性元知世路迷。应笑乘轺青琐客,此时无暇听猿啼。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处】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意思翻译】落日依傍着远山天光辉煌,黄河冲涌起浪滔流入海疆。要放眼远眺尽览美景,唯有举步攀登向更高层楼迈上。
-
出自唐代沈亚之的《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 曾在蓬壶伴众仙,文章枝叶五云边。几时奉宴瑶台下,何日移荣玉砌前。染日裁霞深雨露,凌寒送暖占风烟。应笑强如河畔柳,逢波逐浪送张骞。
-
出自唐代蒋防的《藩臣恋魏阙》 剖竹随皇命,分忧镇大藩。恩波怀魏阙,献纳望天阍。政奉南风顺,心依北极尊。梦魂通玉陛,动息寄朱轩。直以蒸黎念,思陈政化源。如何子牟意,今古道斯存。
-
出自唐代李群玉的《别尹炼师》 吾家五千言,至道悬日月。若非函谷令,谁注流沙说。多君飞升志,机悟独超拔。学道玉笥山,烧丹白云穴。南穷衡疑秀,采药历幽绝。夜卧瀑布风,朝行碧岩雪。洞宫四百日,玉籍恣探阅。徒
-
出自宋代王义山的《乐语》 ◎寿崇节致语隆兴府万年介寿,星辰拱文母之尊;四海蒙恩,雨露宠周臣之宴。颂声交作,协气横流。与天同心,为民立命。以圣子承承继继,九州番臣;奉太后怡怡愉愉,亿载永久。宝册加徽称于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出自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
-
春王正月 作者:公羊高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
-
梦得平地遭波澜——读刘禹锡词 小时候不知在哪里读过一首赞美秋天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