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22 15:56:38阅读:989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作品《月夜忆舍弟》。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原文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全诗意思及赏析

词句注释
⑴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⑵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⑶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⑷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⑸分散:一作“羁旅”。
⑹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⑺长:一直,老是。不达:收不到。达,一作“避”。
⑻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译文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全诗意思及赏析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鉴赏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吴起守信•龙门子凝道记》文言文

    吴起守信•龙门子凝道记曩(昔)(13)吴起(17) 出遇故(9)人,而止(12)之食(10)。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1)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2)人求 (14

  • 局骗拐带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jú piàn guǎi dà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诈骗财物,诱拐孩子。 繁体: 局騙拐帶古诗词迷网提供成语局骗拐带的意思及拼音发音、

  • 山河一易姓,万事随人去。

    出自唐代鲍溶的《经秦皇墓》 左岗青虬盘,右坂白虎踞。谁识此中陵,祖龙藏身处。别为一天地,下入三泉路。珠华翔青鸟,玉影耀白兔。山河一易姓,万事随人去。白昼盗开陵,玄冬火焚树。哀哉送死厚,乃为弃身具。死者

  • 那邀落日醉,已被远山迎。

    出自唐代秦系的《将移耶溪旧居留赠严维秘书(一作留呈严长史陈秘书)》 鸡犬渔舟里,长谣任兴行。那邀落日醉,已被远山迎。书箧将非重,荷衣著甚轻。谢安无个事,忽起为苍生。

  • 正是天上人间,方便第一

    出自元代高文秀的《杂剧·须贾大夫谇范叔》 楔子(净扮魏齐领卒子上,诗云)自从分晋列为侯,天下雄兵数汴州。谁想马陵遭败后,至今说着也还羞。某乃魏齐是也,佐于魏国,为丞相之职。想俺先祖魏斯,与那赵籍、韩虔

  • 《曹司农竹虚言》原文及译文赏析与启示

    曹司农竹虚言原文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 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开展作人形,乃女

  •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全诗赏析

    原文赏析: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拼音解读:xī shàng yáo wén jīng shě zhōng ,bó zhōu wēi

  • 横江词其五翻译(李白)

    横江词其五全文: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横江词其五全文翻译:横江馆的津吏上前来相迎,向我指着东边生起的海云说:相公有何事这么着急过江?像这么大的风波是不能开船的

  • 崔国辅《九日》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崔国辅九日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作者简介 崔国辅,吴郡(今苏州)人。玄宗开元(713—742年)中应县令举荐,授河南许昌令,累迁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后坐事

  • 弥天大罪造句六则

    【弥天大罪解释】天大的罪恶。弥天:满天,形容极大。 【弥天大罪辨析】和“滔天罪行”意义基本相同,往往可以通用。 【弥天大罪造句】 ①那几个杀人、抢劫,犯了弥天大罪的逃犯,终于被广州市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