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21 16:14:30阅读:312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出自唐代诗人崔曙作品《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此诗写诗人重九登高邀请友人痛饮,写得不落常套,独具特色,在抒写怀念友人的情思中,隐含着知音难遇的喟叹。首联言登台之事;颔联字面写四季变换,实际上是感叹历史变迁;颈联继续抒发历史感慨;尾联言志: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不如饮酒自娱。全诗融写景、怀古、抒情于一炉,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自然,一气呵成。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原文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全诗意思及赏析

词句注释
⑴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望仙台:据说汉河上公授汉文帝《老子章句》四篇而去,后来文帝筑台以望河上公,台即望仙台,在今河南陕县西南。刘明府容:名容,生平不详。明府,唐代对县令的尊称。
⑵高台:指望仙台。
⑶曙色开: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样子。
⑷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在今山西、河南一带。北向:形容山势向北偏去。
⑸二陵:指崤山南北的二陵,在今河南洛宁、陕县附近。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东:一作“西”。
⑹关:函谷关。令尹: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相传他忽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至。不一会果然老子骑青牛过关。尹喜留下老子,于是老子写《道德经》一书。尹喜后随老子而去。谁能识:谁还能遇到关门令尹呢?
⑺河上仙翁:即河上公,汉文帝时人,传说其后羽化成仙。
⑻彭泽宰: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渊明嗜酒而爱菊。有一次重阳节无酒喝,久坐于菊丛中,刚好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后而归。这里暗用其“九日”事。彭泽宰借指刘明府。
⑼陶然:欢乐酣畅的样子。共醉:一作“一醉”。菊花杯:意谓对菊举杯饮酒。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韵译
汉文皇帝修建高高的望仙台,今日登临时天边曙色刚散开。
三晋的重重云山全向着北方,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边飘来。
像关门令尹谁能够认识清楚,仙翁河上公一去便不再返回。
远求神仙不如就近寻彭泽宰,一起畅饮共为重阳菊花干杯。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译文

汉文帝在这里筑了一座高台,今天我来到台上时,太阳才刚出来。三晋一带,山岭都向北蜿蜒而去;崤山二陵那里的风雨,都从东方袭来。函谷关尹子潜修有道,又有谁知道呢?河上仙翁不肯留下,一去不回。既然仙人难见,姑且就近找找陶渊明吧,让我们共饮菊花酒,喝他个酩配大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某个重阳节,作者同友人刘明府容同登望仙台,作者欣赏着那壮美得风景,不禁浮想联翩,于是写下此诗,向友人寄出愿与之陶然共醉的愿望。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七律。崔曙只有这一首七律,但却是名作,可见诗贵精不贵多。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

此诗主题表达富贵荣华转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劳无功,不如归隐。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诗题已点明了这三点,即重阳节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容为诗人的投赠对象。

首联言事。作者登台凭高望远,看到朝阳,心情顿觉开朗。颔联字面写四季变换,“云山皆北向”,是夏天;“风雨自东来”是春天。从汉文帝修筑此台到作者登台时,经历了近千个春夏秋冬。战国时的三晋,经过秦汉、魏晋、北朝,几经分合,此时成了一统天下的一个部分。汉代的皇帝,当时多么显赫,而此刻只能在二陵中,任凭风雨侵袭了。实际上是感叹;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颈联继续抒发历史感慨: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改朝换代,难以记住他们一个个的名字。当年磻溪垂钓、后来被周文王聘请为宰相的姜尚,也早死了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真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尾联言志。有了前面的铺垫,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不如沿着陶渊明的道路,采菊东篱下,饮酒自娱。

这首诗前面写“九日登望仙台”所见,结尾表达“呈刘明府容”之意,将一首应酬诗写得有声有色、不落俗套;语气上转承自然,一气呵成。全诗融写景、怀古、抒情于一炉,透露出一股浓浓的隐逸气息,这与诗人曾隐居读书于太室山等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灰。中二联对仗半工,风雨对云山,河上对关门,都不很工。对仗微有不工,可见灵活,不拘泥,唐诗多如此。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简介

崔曙(约704—739),河南登封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进士,但只做过河南尉一类的小官。曾隐居河南嵩山。喜交游,与薛据等友善。工诗,人称其诗言词款要、情趣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传世之作有《瓢赋》,《全唐诗》存诗一卷凡15首。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出自隋代卢思道的《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工匠要把活儿干得好,必须先把工具弄得精良合用。 [出典]《论语宪问》 注: 1、【出自】:【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

  • 鲁侯戾止,其马蹻蹻。

    出自先秦佚名的《泮水》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

  •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意思翻译、赏析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出自唐代李白的《赤壁歌送别》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

  •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hé shì zhī bì ,suí hóu zhī zh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诸侯。指

  • 物殷俗阜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wù yīn sú f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物产丰盛,风俗淳厚。 成语出处: 唐·郑启《开天传信记》:“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 刘禹锡《秋风引》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秋 风 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安史之乱时,全家 ">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意思翻译、赏析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出自唐代司空曙的《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

  • 聊斋志异崔猛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崔猛,字勿猛,建昌世家子。性刚毅,幼在塾中,诸童稍有所犯,辄奋拳殴击,师屡戒不悛。名、字,皆先生所赐也。至十六七,强武绝伦,又能持长竿跃登夏屋。喜雪不平,以是乡人共服之,求诉禀白者盈阶满室。崔抑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意思翻译、赏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宋代《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泪湿 :一作:满)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去年正月十五元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