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全诗意思及赏析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出自明代夏完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即事》。《即事》共三首,是作者于顺治三年(1646)参加抗清义军后所作。这里选了其中一首。当时南明都城南京已为清军所破,鲁王逃亡下海,作者的父亲也兵败殉国,他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写成此诗的。
作品诗文
即事
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作品注释
①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称「即事诗」。复楚句——见陆游《金错刀歌》注⑦,这里借楚国比明朝,下面一句,借秦国比满清。 ②角:即军中画角。 ③缟素:孝服。作此诗时,诗人之父母抗清失败殉国。 ④戈船:指抗清义军的水师。 ⑤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
作品译文
复国的愿望多么急切难禁,消灭敌人的怒火在心头热烈奔腾。
大风送来清脆而雄劲的角声,夕阳的余辉照在大旗上,红艳鲜明。
我全身缟素,立誓要报国仇家恨,指挥兵船跟敌人拼个你死我生。
听到胡笳声,激起我满腔无限的悲愤;抬头见明月已上城头,一片光明。
创作背景
《即事》共三首,是作者于顺治三年(1646)参加抗清义军后所作。这里选了其中一首。当时南明都城南京已为清军所破,鲁王逃亡下海,作者的父亲也兵败殉国,他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写成此诗的。
点评鉴赏
诗的起笔即化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点明主题,并以感情急切、激愤的「情何极」、「气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壮激越的基调,表达出作者誓灭清人,恢复明朝的强烈爱国情感。
接下来由情入景,写道:雄劲的风中,传来军中清远的号角声;血红的落日里,飘动着鲜艳明亮的战旗。我穿着素白的丧服,决心为国雪耻,为父报仇;驾着坚固的战船,在烟波浩渺的太湖里与敌人决一死战。这壮阔的景色,托出了作者雪耻复国,生死决战的激烈情怀!末尾通过胡笳声声,月色清冷,满城凄凉的景象描写,带给人无限的悲惨和凄凉。诗之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诗歌颇具特色的连环映带、交综流走的气韵,最便于表达诗人内心的郁郁不平之气和铭心刻骨的家国之恨。而「一片月临城」的以景结情,更使诗意开阔,思入微茫,仿佛可见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
作者简介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中国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父殉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以殉国前消遣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
出自唐代徐铉的《送蒯司录归京(亮)》 早年闻有蒯先生,二十馀年道不行。抵掌曾论天下事,折腰犹悟俗人情。老还上国欢娱少,贫聚归资结束轻。迁客临流倍惆怅,冷风黄叶满山城。
-
出自唐代耿湋的《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古树汾阴道,悠悠东去长。位卑仍解印,身老又还乡。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音书须数附,莫学晋嵇康。
-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 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
-
出自元代杨梓的《杂剧·忠义士豫让吞炭》 第一折 (智伯引缔疵上,诗云)周室中衰起战争,鸱张七国各屯兵。一从唐叔分桐后,政事分来在六乡,某乃智宣子之子荀瑶是也,国人号为智襄子,因某居长,称为智伯。这个是
-
出自宋代梅坡的《千秋岁引(寿女人·八月初二)》 两叶蓂开,千年桃熟,恰近秋期十三日。寿星辉映福星现,寿山高对城山立。蕊宫仙,王母宴,瑶池客。齐劝芳樽斟玉液。齐唱新词翻玉笛。岁岁今朝陪燕集。荣华富贵长年
-
出自唐代张碧的《林书记蔷薇》 东风折尽诸花卉,是个亭台冷如水。黄鹂舌滑跳柳阴,教看蔷薇吐金蕊。双成涌出琉璃宫,天香阔罩红熏笼。西施晓下吴王殿,乱抛娇脸新匀浓。瑶姬学绣流苏幔,绿夹殷红垂锦段。炎洲吹落满
-
苏子瞻文与可飞白赞 呜呼哀哉!与可,岂其多好,好奇也与?抑其不试故艺也?始予见其诗与文,又得见其行、草、篆、隶也,以为止此矣。既没一年,而复见其飞白,美哉多乎
-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品点评作者简介 目录作品原文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 杜甫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
-
百兽率舞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百兽率舞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百兽率舞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你来了也,我不杀你,是我失信;你若不来呵,便是你失信 出自元代秦简夫的《杂剧·宜秋山赵礼让肥》 第一折(冲末扮赵孝、正末赵礼抬老旦、卜儿上)(卜儿诗云)汉季生民可奈何,深山无处避兵戈;朝来试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