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采莲令·月华收》。这是首别情词,行者、送者交替间夹写之,回环曲折,道尽离愁别苦。上阕写明月欲沉,霜天欲晓,征客欲行,美人执手相送,一个“泪眼盈盈”,一个“不忍回顾”。下阕写行人离去后的无限惆怅和无尽的思念,“翠娥”却抱怨征客,只贪看旅途中的景色,不知我此时的离情别绪,心如刀割。舟中征客,此刻也正“回首”“重城”,表现出无限依恋的凄迷离苦。这种用误会法加倍表达情人的离情别绪的方式,具有特殊的魅力。这是一篇“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离别佳作。
作品原文
采莲令
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作品注释
1、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
2、临歧:岔路口。此指临别。
3、轧轧:象声词,门轴转动的声音。
4、争忍:怎忍。
5、方寸:指心绪,心情。
6、脉脉:含情貌。
作品译文
月亮已收起了光华,云淡淡的,地上有霜。天色已黎明。将远行西去的人,此时心情最苦。美人儿紧握着我的手,为了送我上分别的岔路,她把朱红的大门轧轧地打开。千娇百媚的脸庞、婀娜轻盈的身姿,她久久地站着,没有话,只流泪。我肠都要痛断了,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
我乘坐的一叶扁舟,便如此急急地随着水波去了。临去前,我只顾准备走,行色匆匆,哪知离别的心绪,会万般千种地袭来心头呢!我只得心怀怨恨,含情脉脉,这满腹的话又能对谁去说呢?待到我再回过头去时,重城已看不到了。寒飕飕的秋江上,唯见天外隐隐约约地有两三株烟蒙蒙的远树而已。
作品赏析
柳永善写羁旅行役之苦,但他与很多先前的词人喜欢从女性的角度代言抒情不同的是,他总是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从不怕大胆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使得他的词作中主体形象更加鲜明。作者是一位善于铺叙的高手,所以把女主人公的千娇百媚,自己的满腹离愁都写得十分细致。
上片首二句写明月欲沉,霜天欲晓,点出送别时间,“收”字精炼准确,以极冷静的笔触写月色,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下句有人、有景,点出离情最苦。后五句写依依惜别之景:征客欲行,美人执手相送,一个“泪眼盈盈”,一个“争忍回顾”,双方无言,生动的动作描写,烘托出离别的愁苦。上片尾句以反问作结,使离愁更为深沉。
下片写征客乘舟离去的惆怅和思念。以出发前行色匆匆不曾有离愁之感,衬托别后突然涌上心头的离情与相思之苦。由于想早日再见到心上人,因此离别之后小船“急桨凌波”而去,匆匆赶路,一路上柔肠百结,心绪万端。回首处,离别时的重城已经消失在视线之外,只能隐隐约约地看见两三烟树,使游子的心境更加苍茫。自始至终,作品中都浮动着一个情感真挚的抒情主人公鲜明的形象。
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感受。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
作品评价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初点月收天曙之景色,次言客心临别之凄楚。“翠娥”以下,皆送行人之情态。执手劳劳,开户轧轧,无言有泪,记事既生动,写情亦逼具。“断肠”一句,写尽两面依依之情。
换头,写别后舟行之速。“万般”两句,写别后心中之恨。“更回首”三句,以远景作收,笔力千钧。上片之末言回顾,谓人。此则谓舟行已远,不独人不见,即城亦不见,但见烟树隐隐而已。一顾再顾,总见步步留恋之深。屈子云:“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收处仿佛似之。
《唐宋词鉴赏集》:况周颐《蕙风词话》云:“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惟北宋词人往往有之。”从这首词的结句很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它在情景交融方面,的确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它“高处不减唐人”。
词牌简介
采莲令,词牌名之一。本词牌双调,又名《采莲》,双调九十一字。上下阕各八句,各四仄韵。以柳永《采莲令》为正格。词牌来源:按《宋史·乐志》,曲夏游幸,教坊所奏十八调曲,九曰《双调采莲》。今柳永《乐章集》有之,亦注“双调”。《碧鸡漫志》:“夹钟商,俗呼双调。”
作品格律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西征客、此时情苦。
中平仄、仄平平仄。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
贪行色、岂知离绪。
平平仄、中平平仄。
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中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仄平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仄。
特别提示:以柳永《采莲令》为正格。上阕第三句、第六句均为“上三下四”句式。下阕第三句为“上三下四”句式。第五句为“上三下五”句式,第六句均为“上三下四”句式。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宋代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生平亦有诗作,惜传世不多。有《乐章集》。
-
出自唐代唐彦谦的《离鸾》 闻道离鸾思故乡,也知情愿嫁王昌。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下疾不成双点泪,断多难到九回肠。庭前佳树名栀子,试结同心寄谢娘。
-
上天不为臣立梯磴,臣血肉身,无由飞上天,扬天光 出自唐代卢仝的《月蚀诗》 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赑屃顽无风。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天色绀滑凝
-
成语发音: 「yán zhī zhūn zhūn ,tīng zhī miǎo miǎ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成语
-
我依着你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庞涓夜走马陵道》 楔子(冲末扮鬼谷子领道童上,诗云)前身原是谪仙人,每夸苍鸾谒上真。腹隐神机安日月,胸怀妙策定乾坤。贫道姓王名蟾,道号鬼谷先生。幼而习文,长而习武
-
不猧不魀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不猧不魀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不猧不魀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出自宋代苏轼的《菩萨蛮·回文夏闺怨》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
出自宋代赵文的《八声甘州(和孔瞻怀信国公,因念亦周弟)》 是去年、春草又凄凄,尘生缕金衣。怅朱颜为土,白杨堪柱,燕子谁依。谩说漫漫六合,无地著相思。辽鹤归来後,城亦全非。更有延平一剑,向风雷半夜,何处
-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出自宋代秦观的《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像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
-
成语发音: 「wén chāo gō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指那些剽窃别人作品的人。 示例: 我痛恨那些文抄公的偷窃行为 感情: 文抄公是贬义词 成
-
【诗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出处】唐·白居易《观刈麦》 【意思】种田人家很少有闲暇的月 份,到了五月,人更是倍加繁忙。 【鉴赏】农家很少有闲暇的时候,进入五月,人 们更是倍加繁忙。种田人家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