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出自宋代词人张先的作品《醉垂鞭·双蝶绣罗裙》。这首词是作者酒宴上赠妓之作,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一种模糊而动人的美。上阕“双蝶”句写伊人服饰,突出花样图案的神秘美。“朱粉”句写其淡妆修饰的天然本色。“闲花淡淡春”作一景物比衬,生动地凸现此女子的风姿。下阕“细看诸处好”又从细处作一总体评价,与上阕从风神姿韵的评价呼应,接着从“人人”都说是“柳腰身”的细节作一客观补充,从各方面写出此歌女客观的美和天然纯真的美。全词意境亦真亦幻,富有神韵。
作品原文
醉垂鞭
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作品注释
⑴醉垂鞭:词牌名。张先创调。双调四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两仄韵。
⑵“双蝶”句:罗裙上绣着双飞的蝴蝶。
⑶“朱粉”句:不在脸上涂抹脂粉。
作品译文
池东的酒宴上初次见到你,穿的是绣有双蝶的罗裙。娇美的脸上只涂着淡淡的白粉,恰如一朵野花,恬淡而幽雅地沐浴着芳春。
细细端详,你真是尽善尽美,人人都夸赞你细柳般的腰身。你的到来,莫不是昨晚从巫山深处飘然而至?因为你来的时候,衣服上还像带着浮动的白云。
作品鉴赏
此为酒筵中赠妓之作,首句写她所穿的裙子,罗裙上绣着双飞的蝴蝶。“东池”两句,记相见之地(东池)、相见之因(宴),并且点明她“侑酒”的身分。“朱粉”两句,接着写其人之面貌,而着重写其淡妆。“闲花淡淡春”以一个确切的、具体的比喻,将她的神情、风度,勾画了出来。上层社会的行乐场所,多数女子都作浓妆,一个淡妆的,就反而引人注目了,故此“闲花”虽只“淡淡春”,却大有一枝独秀的风致。张先显然受了唐代张祜的启发,但“闲花淡淡春”一句,仍然很有创造性。唐人称美女为春色,如元稹称越州妓刘采春为“鉴湖春色”。此处“春”字,也是双关。
过片三句,用倒装句法。人人都说她身材好,但据词人看来,则不但身材,实许多地方都好,而这“诸处好”,又是“细看”后所下的评语,与上“初相见”相应。柳与美女之腰,同其婀娜多姿,连类相比,词中多有。结两句写其人的衣。古人较为贵重的衣料如绫罗之类上面的花纹,或出于织,或出于绣,或出于画。出于织者,如白居易《缭绫》:“织为云外秋雁行。”出于绣者,如温庭筠《南歌子》:“胸前绣凤凰。”出于画者,如温庭筠《菩萨蛮》:“画罗金翡翠。”此词写“衣上云”,而连及“乱山昏”,可见不是部分图案,而是满幅云烟,以画罗的可能性较大。词人由她衣上的云,联想到山上的云,而未写云,先写山,不但写山,而且写乱山,不但写乱山,而且写带些昏暗的乱山,这就使人感到一朵朵的白云,从昏暗的乱山中徐徐而出,布满空间。经过这种渲染,就仿佛衣上的云变成了真正的云,而这位身着云衣的美女的出现,就像一位神女从云端飘然下降了。
这两句的作用,决不限于写她穿衣服的别致,更主要的是制造了一种气氛,衬托出并没有正面大加描写的女主人的神韵。写到这里,词戛然而止,更无多话,收得极其有力。
此词意境之妙于亦真亦幻。如“昨日”两句,很明显是脱胎于宋玉《高唐赋》,而从其人所着云衣生发,就使人看了产生真中有幻之感,觉得她更加飘然若仙了。筵前赠妓,题材本属无聊。但词人笔下这幅美人素描还是相当动人的。妙处如“闲花”一句的以一胜多,“昨日”两句的真幻莫辩等。
词牌简介
醉垂鞭,词牌名之一。张先创调,词见张先集。格:双调四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两仄韵。
作品格律
☉●●○△, ○○▲, ○○▲。 ☉●●○△, ☉○☉●△。
☉○○●▲, ○○▲, ●○△。 ●●●○△, ○○○●△。
注:○=平●=仄△=平韵=▲=仄韵◎=本为平声韵,亦可用仄声⊙=本为仄声,亦可为平声韵
作者简介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张先之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并与赵抃、苏轼、蔡襄、郑獬、李常诸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一名安陆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
不慌不忙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不慌不忙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不慌不忙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原题】:元信自当州遣朋尊以明彻冰壶名酒作二十八言谢之
-
初夏,告别歙州的那天,或者说停留歙州的最后一天,早上起来,窗外还是和昨晚一样,夏雨潇潇,不休不止,晶亮的水花打在窗沿上,阳台上,随即又溅在书桌上和我的睫毛上,停留了四年的生存空间顷刻间湿意氤氲。平时整
-
出自唐代唐彦谦的《叙别》 谯楼夜促莲花漏,树阴摇月蛟螭走。蟠拏对月吸深杯,月府清虚玉兔吼。翠盘擘脯胭脂香,碧碗敲冰分蔗浆。十载番思旧时事,好怀不似当年狂。夜合花香开小院,坐爱凉风吹醉面。酒中弹剑发清歌
-
出自元代周文质的《【越调】寨儿令_分凤鞋,剖》 分凤鞋,剖鸾钗,薄情自来年少客。义断恩乖,雨冷云埋,痴意尚怜才。风不定花落闲阶,云不蔽月满楼台。燕归也人未归,雁来也信悭来。才,不得休约到海棠开。 弹玉
-
原文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注释 ①萋萋: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 ②王孙:这里指游子
-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楔子(冲末扮宋江领卒子上)(诗云)自幼郓城为小吏,因杀娼人遭迭配。宋江表字本公明,绰号顺天呼保义。我乃宋江是也,山东郓城县人。幼年为把笔司吏,因带酒杀了娼妓阎
-
《庄子·外篇·田子方》原文鉴赏 (解题) 本篇以首句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 的前三字为题。因是人名,不可分。打破
-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临江仙·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
-
出自先秦佚名的《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