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此词为抒写暮春别恨之作。上片从“弄春柔”、“系归舟”的杨柳,勾起了对“当日事”的回忆,想起了两人在“碧野朱桥”相会的情景,产生眼前“人不见”的离愁;下片写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悠悠别恨,“便做”三句,表现了离愁的深长。全词于清丽淡雅中,含蕴着凄婉哀伤的情绪。
作品原文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作品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⑵弄春:谓在春日弄姿。明徐渭《赋得万绿枝头红一点》诗:“名园树树老啼莺,叶底孤花巧弄春。”
⑶离忧: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唐杜甫《长沙送李十一》诗:“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⑷多情:指钟情的人。宋张先《南乡子·京口》词:“春水一篙残照阔,遥遥,有个多情立画桥。”
⑸归舟:返航的船。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梦寐伫归舟,释我吝与劳。”
⑹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⑺飞絮:飘飞的柳絮。北周庾信《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
⑻春江:春天的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作品译文
西城的杨柳逗留着春天的柔情,使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很难收回。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独地流着。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飘飞的柳絮,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创作背景
此词抒写别恨,为怀人伤别之作,据词意可知作于某年的一个暮春,当为秦观前期的作品,具体作年难以考证。
作品鉴赏
此词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两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飘泊重逢的激动。“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这几句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
过片“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流”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全词结构布局极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词牌简介
江城子,宋代晁补之曾将其改名为《江神子》。韩淲的《江城子》中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回棹稳,水西流。”之句,所以又名《村意远》。《金奁集》入“双调”。三十五字,五平韵。结尾有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作七言一句的。宋人多依原曲重增一片。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其中江城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
作品格律
定格: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韵表示韵脚位置
本是单三十五字,宋人改为双调。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1085年(元丰八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元祐年间(1086-1094)党争,屡遭贬谪。早年游学于苏轼门下,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尤工词,婉丽精密。有《淮海集》。
-
文言文语句 1.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童趣》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3. 由,诲女知之乎? 《论语》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5. 既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
-
出自唐代李建勋的《春雪》 随风竟日势漫漫,特地繁于故岁看。幽榭冻黏花屋重,短檐斜湿燕巢寒。闲听不寐诗魂爽,净吃无厌酒肺干。莫道便为桑麦药,亦胜焦涸到春残。
-
资料图 《新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了。在“复兴国学”的现实面前,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值得玩味。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国学的衰落,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新青年们“非儒r
-
在公厕里面排便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但是如果出现在梦境里,那么就会有很多人怀疑,这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因为公厕是一个非常脏的地方,自己在里面排便又代表着付出。
-
“绝学有再兴之几,而得知几神之义”——几社“几社”,其社名的含义是“几者,绝学有再兴之几,而得知几其神之义也”(杜登春《社事始末》)。几社曾并入复社,但其成员不涉入政治派别之争,只专意取友会文,会友曾
-
原文赏析: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拼音解读:kōng mén jì mò rǔ sī jiā
-
出自唐代上官昭容的《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檀栾竹影,飙f2松声。不烦歌吹,自足娱情。仰循茅宇,俯眄乔枝。烟霞问讯,风月相知。枝条郁
-
出自唐代吕温的《道州春游欧阳家林亭》 道州城北欧阳家,去郭一里占烟霞。主人虽朴甚有思,解留满地红桃花。桃花成泥不须扫,明朝更访桃源老。政成兴足告即归,门前便是家山道。
-
晚来勉强出兰堂,步墙阴踏绿苔 出自元代朱庭玉的《【仙吕】ビ神急 道情》 不求三品贵,唯厌一身多。假是功勋,图像麒麟阁,争如忙里闲,暂放眉间 锁。来今往古英与豪,到头都被他,日月消磨。【六幺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