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全诗赏析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huā qì jiǔ xiāng qīng sī niàng 。huā sāi jiǔ miàn hóng xiàng xiàng 。zuì yǐ lǜ yīn mián yī xiǎng 。jīng qǐ wàng 。chuán tóu gé zài shā tān shà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赏析
此词以清新可爱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描写一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逗乐的情景,塑造出活泼、大胆、清纯的水乡姑娘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
首句“花底忽闻敲两桨”,“闻”字、“敲”字,不写人而人自现,“桨”字不写舟而舟自在,用“花底”二字映衬出了敲桨之人,是一种烘托的手法,着墨不多而蕴藉有味。第二句“逡巡女伴来寻访”,方才点明了人和人的性别。“逡巡”,顷刻,显示水乡女子荡舟技巧的熟练与急欲并船相见的心情,人物出场写得颇有声势。“酒盏”句,是对姑娘们喝酒逗乐的描写,是一个倒装句,即“旋将荷叶当酒盏”的意思,倒文是为了协调平仄和押韵。这个“旋”二字,与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汇成一连串快速的行动节奏,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惹人喜爱。
“酒盏”句写荷叶作杯。据说是把荷叶连茎摘下,在叶心凹处,用针刺破,一手捧荷叶注酒凹处以当酒杯,于茎端吸饮之。隋殷英童《采莲曲》云“荷叶捧成杯”,唐戴叔伦《南野》云“酒吸荷杯绿”,白居易《酒熟忆皇甫十》云“寂寞荷叶杯”等,都是指此。在荷香万柄、轻舟荡漾中间,几个天真烂漫的姑娘,用荷叶作杯,大家争着吮吸荷杯中的醇酒,好一幅生动而富有乡士气息的女儿行乐图!接着轻荡莲舟,碧水微波,而荷杯中的酒,也微微摇动起来,映入了荷花的红脸,也映入了姑娘们腮边的酒红,一似红浪时生。
下片第一、二两句“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是从花、酒与人三方面作交错描述。花的清香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和,花的红晕和脸的红晕相互辉映。花也好,人也好,酒也好,都沉浸在一片“香”与“红”之中了。这就把热闹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然而第三句“醉倚绿阴眠一饷”笔锋一转,热闹转为静止。又拈出一个“绿阴”的“绿”字来,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和音响的对比,从而构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两句笔锋又作一层转折,从“眠”到“醒”;由“静”再到“动”,用“惊起”二字作为转折的纽带。特别是这个“惊”字,则又是过渡到下文的纽带。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而船因无人打桨随风飘流起来,结果在沙滩上搁浅了。“惊起”是言醒来看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场面,这样既坐实一个“醉”字,又暗藏一个“醒”字。
这首词妙在起、承、转、合脉络清晰;更妙在其风格清新、言语含蓄而又设境秾艳,词风健康明朗、生动活泼,是少有的佳作。
-
我那六郎孩儿,好个性子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 楔子(冲末扮殿头官领校尉上)(殿头官诗云)君起早,臣起早,来到朝门天未晓。长安多少富豪家,不识明星直到老。下官殿头官是也。今有王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歌德谈话录》 德国著名作家、美学家歌德的秘书爱克曼辑录的歌德晚年的言论集。它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哲学、自然科学、文艺、美学、政治、
-
出自唐代周朴的《寄塞北张符》 陇树塞风吹,辽城角几枝。霜凝无暂歇,君貌莫应衰。万里平沙际,一行边雁移。那堪朔烟起,家信正相离。
-
【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翻译】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
-
柳官人,我问你当初泾河岸相遇之时,你说他日倘过洞庭,慎无相避
柳官人,我问你当初泾河岸相遇之时,你说他日倘过洞庭,慎无相避 出自元代尚仲贤的《杂剧·洞庭湖柳毅传书》 楔子(外扮泾河老龙王领水卒上,诗云)义皇八卦定乾坤,左右还须辅弼臣。死后亲承天帝命,独魁水
-
原文归园田居 (其六)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注释1、东
-
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战国策·平原君谓平阳君拼音版、注音版,欢迎阅读。战国策·平原君谓平阳君注音版《 平píng原yuán君jūn谓wèi平píng阳yáng君jūn 》 平píng原yuán君jūn谓w
-
出自唐代佚名的《湖南童谣》 湖南城郭好长街,竟栽柳树不栽槐。百姓奔窜无一事,只是椎芒织草鞋。
-
出自唐代熊皎的《冬日原居酬光上人见访》 吾道丧已久,吾师何此来。门无尘事闭,卷有国风开。野迥霜先白,庭荒叶自堆。寒暄吟罢后,犹喜话天台。
-
上梅直讲①书 【北宋】苏 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