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谿口"全诗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14 18:28:07阅读:171
原文赏析: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拼音解读
xīn qíng yuán yě kuàng ,jí mù wú fēn gòu 。 guō mén lín dù tóu ,cūn shù lián xī kǒu 。 bái shuǐ míng tián wài ,bì fēng chū shān hòu 。 nóng yuè wú xián rén ,qīng jiā shì nán m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注释[1]新晴:初晴。野望:放眼向田野眺望。[2]极目:穷尽目力向远处看。[3]氛垢:雾气和尘埃;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4]郭门:外城之门。郭:外城。[5]白水明田外: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6]农月:农忙季节。[7]倾家:全家出动。事南亩:在田野干活。事:动词,从事。[8]南亩:《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耔”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句解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雨过天晴,诗人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只见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空气清新,明净得一点儿尘埃都没有。

开篇两句,概写诗人“新晴野望”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涤,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明净,一尘不染;纵目四望,雨后的田野不仅开阔而且明亮,让人可以看到很远很远,仿佛可以把目光用尽似的。

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就牢牢抓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征。读者也一下子被引进到这一特定的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远处,村口的城门矗立在河边渡头旁,村里的树木紧紧相连,一直延伸到小溪边。中国古代的城市大都设有人工开掘的护城河,高高的城墙就紧靠着护城河。但也有一些靠着江河的城市,因地制宜,以天然的江河为护城河,形成了“郭门临渡头”的情形。诗中这个临水的村落便是如此。

一座临着溪水的山村,村子的门楼紧靠着渡口,村中绿树环抱,一直伸延到溪边。溪水的白,城门的灰,村树的绿,在阳光的普照下交相辉映。这是一片令人神往的景色。而在平时,是不可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的。随着雨过天晴而变化的,还不止这些。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银白色的河水在麦田外闪动着粼粼波光,青碧的山峰在连绵的群山后傲然挺立。一场夏雨,改变了天空,改变了村庄,也改变了山和水。因为雨后水涨,晴日照映下,田野外的河水显得异常明亮;近处的山脊背后,平日模糊的远峰也清晰地显现出来,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层次。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音韵优美,“明”、“出”二字用得尤其巧妙。“明”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溪水兀自明亮着,晃人眼目。与“明”相对应的“出”,将山峰拟人化了:远处碧色的峰峦,就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突然出现在群山的身后,让人惊奇。

诗到这里,一幅绝妙的图画已经俨然读者眼前:开阔的原野,恬静的村庄,清亮的溪流,兀立的山峦,这些在雨水洗涤下为之一新的景象,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画面上,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明暗,意境清幽。然而,这样一幅画,虽然秀美,却总显得有些空旷,缺乏生机。于是,诗人在最后两句,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初夏正是农忙季节,收割麦子、播种秧苗都在这个时候。而此时正值雨过天晴,农民们自然更要抓紧这有利的时机,倾家而出,到田地里劳作。农家人忙碌的身影,顿时给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意。

这样的结尾,虚写一笔,却使整个画面都生动了起来。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不仅景色秀美,而且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诗情画意,一片祥和安乐。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诗的开头两句,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刷,空气中没有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诗人一下子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就把此情此境真切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将读者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来。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四句描绘的是纵目远眺所看到的周围的秀丽景色,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却缺乏活力。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自然不会忘记添上画龙点晴的一笔。因而在最后两句中,他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增添了无限生机,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这首诗格调明朗、清新,不愧为山水诗画的大师。

这首诗曾作为古诗词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梦见大饼是什么意思

    梦见大饼是什么意思?得此梦五行主土,乃是己土之所在,土主信,重视信义,待人真诚,主事业中多有贵人相助,多为吉兆。春天梦见大饼,主事业中多有贵人辅佐,与他人相处融洽,彼此做事有恒久之毅力与野心,财运多可

  • 他手下有个牧羊子,唤做李存孝,统领雄兵,与俺交战

    他手下有个牧羊子,唤做李存孝,统领雄兵,与俺交战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雁门关存孝打虎》 楔子(殿头官上,云)只将忠义报皇朝。要竭身心不惮劳。但得举贤勤政事,同扶社稷辅神尧。小官乃殿头官是也。奉

  • 不见古时人,中宵泪横注。

    出自唐代薛奇童的《拟古》 沙尘朝蔽日,失道还相遇。寒影波上云,秋声月前树。川气生晓夕,野阴乍烟雾。沉沉滮池水,人马不敢渡。吮痈世所薄,挟纩恩难顾。不见古时人,中宵泪横注。

  • 即旧在皇家,维新具物华。

    出自唐代苏颋的《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大君乘飞龙,登彼复怀昔。圆阙朱光焰,横山翠微积。河汧流作表,县聚开成陌。即旧在皇家,维新具物华。云连所上居恒属,日更时中望不斜。三月沧池摇

  • 《渡汉江》宋之问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一说李频)创作的一首五绝。这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前两句主要写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后两句抒写接近家乡时矛盾的心情。 全诗

  • 《洞庭连天楼‌》赏析

    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众多样式中法度最为精严的一种。律诗的精华大都集中在唐宋两代,在唐代诗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而宋代诗人又接踵而来辛苦耕耘之后,后代的诗作者想在律诗写作方面再拓土开疆,的确是十分困难的。

  • 长吟碧云合,怅望江之幽。

    出自唐代李群玉的《江楼独酌怀从叔》 水国发爽气,川光静高秋。酣歌金尊醁,送此清风愁。楚色忽满目,滩声落西楼。云翻天边叶,月弄波上钩。芳意长摇落,蘅兰谢汀洲。长吟碧云合,怅望江之幽。

  •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

    出自唐代张登的《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 清省宜寒夜,仙才称独吟。

    出自唐代喻坦之的《和范秘书宿省中作》 清省宜寒夜,仙才称独吟。钟来宫转漏,月过阁移阴。鹤避灯前尽,芸高幄外深。想知因此兴,暂动忆山心。

  • 山有榛,隰有苓。

    出自先秦佚名的《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