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全诗赏析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简析
这首诗与上一首同作于上元元年(760)夏天。诗的前四句细腻地描写了幽美宜人的草堂环境,显示出人在自然中心灵的清静和愉悦。五六句调转笔锋,用凄凉的情调写出生活的艰难清苦和世态炎凉,七八句表明自己疏远仕途,狂放自适的心境。
《瀛奎律髓》云:"老杜七言律诗一百五十余首,求其郊野闲适如此者仅三篇(按:指《江村》、《南邻》、《狂夫》)。而此之第三篇后四句,亦未免叹贵交之绝,怜贫稚之饥。"杜诗常自道贫寒,略乏超然之致。然此诗五六句虽略嫌过实,却与七八句之狂放形成对比,突现老杜之傲骨嶙峋,此正杜诗"沉郁顿挫"之处。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
出自唐代欧阳詹的《咏德上太原李尚书》 那以公方郭细侯,并州非复旧并州。九重帝宅司丹地,十万兵枢拥碧油。锵玉半为趋閤吏,腰金皆是走庭流。王褒见德空知颂,身在三千最上头。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诗的原理》 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批评家爱伦·坡著。此 ">
-
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复请问何由知之?为神心独悟暗语而当邪?尝闻儿啼若此其大而恶,今之啼声似昔之啼声,故知其丧家邪?若神心独悟暗语之当,非理之所得也
出自两汉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
-
出自唐代李远的《闻明上人逝寄友人》 萧寺曾过最上方,碧桐浓叶覆西廊。游人缥缈红衣乱,座客从容白日长。别后旋成庄叟梦,书来忽报惠休亡。他时若更相随去,只是含酸对影堂。
-
出自唐代张彤的《奉和白太守拣橘》 凌霜远涉太湖深,双卷朱旗望橘林。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行看采掇方盈手,暗觉馨香已满襟。拣选封题皆尽力,无人不感近臣心。
-
出自先秦佚名的《文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
-
兀那客官,怎这等硬头硬脑的?老僧不打紧,我有一个徒弟,他若来时,怎肯和你干罢也!他来时便敢怎的我?你自回避
兀那客官,怎这等硬头硬脑的?老僧不打紧,我有一个徒弟,他若来时,怎肯和你干罢也!他来时便敢怎的我?你自回避 出自元代朱凯的《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 第一折(冲末扮杨景领卒子上,诗云)雄镇三关几度
-
出自唐代苏颋的《陈仓别陇州司户李维深》 京国自携手,同途欣解颐。情言正的的,春物宛迟迟。忽背雕戎役,旋瞻获宝祠。蜀城余出守,吴岳尔归思。欢惬更伤此,眷殷殊念兹。扬麾北林径,跂石南涧湄。中作壶觞饯,回添
-
出自唐代黄滔的《奉酬翁文尧员外驻南台见寄之什》 人指南台山与川,大惊喜气异当年。花迎金册非时拆,月对琼杯此夜圆。我爱藏冰从夏结,君怜修竹到冬鲜。殷勤更抱鸣琴抚,为忆秦儿识断弦。